“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非遗”系列特展68件(组)于3月1日登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1、12号展厅。
此次展览邀请中国大运河申遗先锋“运河三老”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熔铜艺术创始人朱炳仁共同打造“运河非遗”系列特展“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朱炳仁先生以传统的非遗技艺融合创新元素创造了神奇的熔铜艺术,给予了铜液能够无拘无束、自由流动的空间,赋予了铜“天性”的解放,开启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此次特展将向公众展现中国大运河沿线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并蓄的独特魅力,讲述如何在当代非遗大师的创新下千变万化,造就为一种新的熔铜艺术。
展览海报
铜,作为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之一,历经数千年的锻造熔铸,以青铜器等为代表已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铜,赤金也。”自青铜时代起,铜便作为国之重器的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都蕴含着铜强烈的文化内涵。熔铜,生于火,归于水,与水同源;在1083度高温下,炽热的铜液自由流淌,1秒凝固,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展厅以极简环境空间设计搭配超大型熔铜装置,形成极具震撼的视觉效果,重点突出熔铜艺术的自身之美,给观众美与震撼的第一印象。
展厅效果图
展厅此部分以熔铜山水《千里江山》开篇,重点打造了“清莲合和”空间,由铜所幻化的荷叶在灯光下波光粼粼,呈现出铜所蕴含的“生命之美”。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座大运河申遗的精神之桥和运河文化传承之桥已然横跨两岸。非遗铜艺的“生命”和大运河一样,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依然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活力与新生机。展厅此部分由大型熔铜装置和青花空间组成,重点打造熔铜庚彩艺术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青花系列》空间),让观众能够与艺术品零距离接触,满足当下年轻人看展“打卡”的需求。
展厅效果图
在展厅的空间设计中,策展团队经过不断调整,寻求“取与舍”的平衡,采用极简、现代的设计风格,注重灯光使用,重点突出熔铜艺术作品本身的美感,让观众在沉浸式的空间中感受艺术的纯粹。同时,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也陈列了朱炳仁大师有代表性的铜艺作品,将展览从展厅延伸到整个场馆中,扩大展览传播力。
“但愿铜就是我,我就是铜。”朱炳仁先生曾在诗中这样写道。“大熔景行”不仅展现了属于熔铜艺术的“随机美学”,更展现出熔铜艺术背后所代表的中国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阳春伊始,铜与运河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交汇相“熔”,共同开启这场属于非遗艺术的三月“限定”。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文/图 高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