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苏州市相城区全力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2023-02-10 16:15:3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冯薇薇

  新年伊始,苏州市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批试点创新和产业招引成果密集落地。

  在2月4日举办的相城区“聚焦双中心 建功新征程”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上,8个数字金融重点项目集中亮相。

苏州市相城区全力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_fororder_6

相城景色

  在2月1日举办的苏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会暨年度总结大会上,相城区荣获苏州市2022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先进单位,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4家数字金融创新机构荣获苏州市十佳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数字金融企业获评苏州市十佳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相城区国际汽车城荣获十大数字人民币使用示范商圈。

苏州市相城区全力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_fororder_7

数字人民币实验室揭牌

  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持续领跑

  2022年,相城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指数”位列全市第一,多项试点核心数据位列全市首位。其中,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交易量1046.13亿元;财政支出中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支出金额47.3亿元;机关单位、国企实现工资以数字人民币全额代发;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12个,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实现普惠金融、跨境支付、政务服务、智能合约等多个领域应用突破。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区域之一,相城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逐步推动试点工作向模式创新和方案输出的方向走实走深。

  数字金融发展路径突破创新

  2020年以来,相城区依托数字人民币试点先行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数字金融产业,并遵循研发、创新、转化、生态4个发展阶段,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化数字金融产业发展道路。

  相城区成立15个数字金融产业研究小组,建立与试点机构、领军企业和大院大所的常态化交流和研讨机制,在普惠金融、硬钱包、数字财政等领域探索以技术突破带动标准制定。

  相城区借助金融机构研发力量、专业团队和总部资源,2022年新招引落地江苏银行智数研究院、民生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实验室等总行级数字金融关联创新机构7家(位列全市第一),以落地前沿技术带动产品创新,促进产业价值链攀升。

  数字金融生态优势日益凸显

  数字金融优质资源的集聚也带动了金融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相城区金融业营收、税收分别达80.77亿元、18.45亿元,同比增长76.4%、77.6%;行业税收占比超10%。因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相城区2022年相继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全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五连冠”等荣誉。

  近年来,相城区积极打造“十个一批”发展机制,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资公司方面,2022年,相城区成立了江苏相融金服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金融云服务产品输出、数字人民币场景集成、数字金融培训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试点及数字金融产业建设的市场化模式。

  在功能园区方面,相城区正以优化产业生态、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港”和“数字金融城”的“一城一港”规划建设,构建以数据服务、研发创新、培育孵化等为一体的全功能综合性金融服务片区。

  在品牌盛典方面,相城区承办了第二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创新周系列活动,落地“金融密码杯”全国密码应用和技术创新大赛永久会址,承办央行三大专题研讨会,在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金融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此外,相城区即将出台《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重点实施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计划”、数字金融创新载体“提升计划”、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集聚计划”、数字金融产业“聚才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先行示范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领区、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图 瞿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