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锁定创新 瞄准国际都市 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新远征
2023-01-30 10:33:55来源:新华日报编辑:杨心怡责编:蒋硕

 锁定创新 瞄准国际都市 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新远征

新华日报 记者 董翔 颜芳

  酒店一房难求,重点商场客流量翻番,游客617.4万人次、同比增长33.1%,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1%。

  这个春节南京各处熙攘的人流,无不表明,消费和文旅市场全面回暖。岂止是重回烟火,繁华扑面而来。

  万物竞发,在这开耕时节,南京以一场高质量发展引领动员大会点燃全市拼抢干的热情。

  瞄准高质量,南京旗帜鲜明。这不光是眼下稳增长的策略,更是长期的战略选择。高质量发展,南京以拼抢之势开启一场新远征。

  GDP隐藏的城市实力 未来会青睐什么样的城市?如何看待一座城市的实力?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

  看看南京GDP隐含了哪些信息?人均GDP、人均社零总额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连续四年居全球第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7%,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占全省七成;从产业结构看,过去五年,全市钢铁、石化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9.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上升1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升7.1个、2.4个百分点;在环境上,大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

  从最近的数字看,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9%,工业投资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5%,同口径财政收入、进出口实现正增长。从经济规模看,南京站稳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增速超过广州、杭州和天津。

  两个尤为值得关注的现实是,南京建设用地地均产出居14个特大城市首位;南京去年净增常住人口6.77万人,占全省增量的71%。两个数字不动声色地昭示着南京的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总量决定城市地位、质量决定发展后劲。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认为,南京这几年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已经到了更多关注综合首位度、关注中心城市能级和功能提升的新阶段。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成为增长极和动力源,南京方向清晰,路径也已锁定。

  核心功能锁定创新 更大力度做强城市核心功能!

  南京新春第一会传出明确信号,南京对大局大势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是南京首提城市核心功能,创新则是南京认定的城市核心功能。锁定创新这一城市核心,南京的雄心是“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无论是南京拥有的科教资源,还是近年取得的重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南京有底气站在世界面前。紫金山实验室创造“六个全球第一”,“问天”类脑超级计算机,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技术……南京均站在全球最前列。

  拥有众多全国性创新平台,南京优势突出。南京是全国唯一的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在聚焦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一批国家级实验室正在奋力攻坚。

  推动创新,南京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谋划、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金融、科技和人才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生态“四大体系”,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融合”,持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配置科创资源。创新联合体,就是产业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创新组织的“升级版”。

  玄武区钟灵街50号,由南京市政府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四方共建的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集结了全省最强种业创新力量,目的就是在种业上挖掘重要优异基因、种质资源,突破高效生物育种关键技术,选育突破性新品种。

  近年来,南京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减排、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了16家创新联合体,每年发布创新联合体备案名单,以科创平台为纽带,吸纳多方参与。

  新春佳节刚一结束,诞生了多个“全球首个”“世界最快”的网络紫金山实验室里,一众科研人员迅速投入工作。6G、确定性网络、内生安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处于研发攻关期,搭建可靠的测试环境,对于新成果的示范应用至关重要。

  挑大梁,南京正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争取6G研发、“东数西算”等领域争取突破,支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在综合交通、生命健康等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信息高铁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努力在硬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

  2023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参加南京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南京要放大自身优势、塑造发展胜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持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时代的“天下文枢”“创新之枢”“人才之枢”,书写创新策源地新篇章。

  南京作为创新驱动的标杆效应愈发明显。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五地列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南京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方案明确支持南京推进科创金融改革,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重要金融中心。

  南京金融机构集聚,仅2022年就新增金融市场主体超过160家。以供给侧机制创新为突破,南京近年来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力度。在科创金融资源及成果指标上,南京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

  新春第一会上,南京关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构想正式出炉。市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说,将立足扩大科创金融供给,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努力打造科创金融要素集聚高地,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形成“科技、金融、产业”的高水平循环。

  夯实城市能级的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能级的基础支撑。

  新春第一会的首项议程,南京发布了关于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EDA)的建设愿景:尽快举办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布局智能EDA项目、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举办IEEE国际会议ISEDA和第五届EDA专业竞赛等。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简称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也被称为“芯片之母”。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在南京建设,由东南大学牵头,联合全国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破解“卡脖子”难题。

  小小一枚芯片,背后的产业潜力巨大。2022年1月-8月,南京全市209家规上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0.47亿元,同比增长13.7%,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速。

  仅是国创中心选址落地的江北新区,近年来就构建了涵盖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600余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半数以上落户新区。

  蓬勃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是南京着力构建的“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对发展产业,南京已经形成有别于过去的发展逻辑。从引进单个项目,到强链补链形成集群;从拼资源、拼政策到营造产业生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南京给出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南京提出,围绕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5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6个未来产业,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和重大项目、重点事项推进专班,主攻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重特大项目,主攻强链补链项目,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强市,南京突出融合发展主攻方向。坚持“实体+数字”“制造+服务”“软件+硬件”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

  站稳千亿台阶的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业,正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奔向下一个千亿目标。

  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二期项目,早在年后上班前就已开工,厂房外立面装修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今年7月竣工,投产后将实现年产5万台(套)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预计新增产值50亿元。”埃斯顿公司执行总裁周爱林介绍,此次增资扩产有望推动公司的业内排名由全国第4位再上升2—3位。

  在国内,像埃斯顿这样拥有整线生产能力的企业很少,其国内出货量去年就已超过行业龙头ABB集团。

  南京已集聚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500余家,拥有3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6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处处体现“实体+数字”“制造+服务”“软件+硬件”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营收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1—2个百亿营收企业,实现“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发展目标。

  备受各大城市关注的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在产业化后形成的前沿产业。虽然当前的成熟度较低,但后续动能强劲。南京市在工信部门率先设立全国首个未来产业职能机构“未来产业处”,在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基因与细胞、储能与氢能领域依次布局。

  南京在新春第一会宣布,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未来产业将保持年均30%的发展增幅,到2030年,全市未来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左右,带动产业发展能级整体跃升。

  从古都迈向国际都市

  新的一年,省委明确要求,要在江苏经济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合作“三张版图”上看南京,书写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视角带来新定位,呼唤新气象。南京市委认为,新的一年,要紧扣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这个重点,显著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切实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

  新春第一会上,南京首提实施国际都市战略引资源。从国际化到国际都市,南京用实际行动回答如何在“三张版图”看南京。

  南京于去年底入选国务院批复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叠加“服开+自贸”两大国家开放战略的城市。为期三年的试点期内,南京要完成104条开放任务,涉及科技、教育、金融、健康医疗、信息数据、人才、法律、文化、商务等10个服务业领域。

  这意味着南京要加速推动开放领域的集成创新,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全国作示范。

  新春第一会上,南京向外界重点介绍了首批六大开放场景,包括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允许制造业企业独立出来的生产性服务公司在过渡期内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等。在对外开放上,南京将外商申请设立投资性公司的资产规模要求由4亿美元降至2亿美元,取消子公司数量,支持南京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旅游业务等,试点带来的“破冰”效应将显而易见。

  有一种力量不可忽视。在谈到区域辐射带动力时,韩立明特别提到了“增强文化标识引领功能”。她认为,要更加注重文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南京、融入南京,建设近悦远来的人文之城、宜居宜业的首选之地。”

  南京先后13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接近45%,紫金山、明城墙、秦淮河等水乳交融,“山水城林”的城市风光让人向往。“博爱之都”的城市印象深入人心,南京再添“世界文学之都”新标签,遍布大街小巷的城市文学空间网络,氤氲着抚慰人心的力量。颐和路、小西湖等有温度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正不断增强城市感召力和吸引力。

  兼具软硬实力的古都南京,正朝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新增长极的目标,阔步前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