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为基,常州地铁打造“双百地铁”
2012年12月,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0月,常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建。在1号线全力冲刺的同时, 2017年2月,常州地铁2号线也全面开工。10年间,常州地铁紧紧围绕建设“百姓地铁 百年地铁”理念,以建设一流工程、打造一流企业、锻造一流队伍为目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优质完成1、2号线工程建设。
精心设计,完善多项配套功能
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本着“安全可靠、科技人文、绿色和谐、开发拓展”的设计原则,常州地铁推行全方位总图设计。同时,注重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和支撑,重视与文化设施、商业等方面的衔接。
1号线在开工前完成新堂北路、丽华路、同济桥、新丰桥等道路桥梁的改造,并在每个围挡的周围都设置疏解道路,方便市民出行;连接淹城、恐龙园、大学城,探索地铁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制;对25个车站周围的环境配套、道路恢复、绿化进行重新设计,打造常州特色的城市精品空间。2号线结合常州城市文化特色,以“城像水脉-运河文化”为主题,沿着运河设计线路,在市中心文化宫站进行换乘,连接多个公园、学校,方便市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行需求。
精细施工,把控地铁建设全过程
2014年10月,常州地铁1号线开工,常州真正进入了地铁建设期。常州地铁因地制宜,主体结构采取明挖法施工,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深化落实四化四全“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全生命周期” 管理要求,出台5个精细化管理制度,制定2个管理草案,汇编132个工程作战图和工作流程图,把精、细、实、严落实到地铁建设的每个环节。在1号线建设1000多天的时间中,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
2号线的建设难度则要比1号线大的多,在盾构区间下穿京杭运河等风险源时,明确各项控制措施,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2号线的南大街站位于市中心设11个出入口,附属结构工程体量大、原有地下障碍物繁多、周边建筑物及管线保护风险高、周边交通组织复杂。2020年1月17日,封闭延陵西路部分路段,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文化宫站作为1、2号线换乘车站,则是采用少围挡,多让路的半盖挖工法,对已运营的1号线影响降低到毫米级。在2号线施工过程中,全线施行站长负责制,强化现场管控。主动对接主管部门,建立领导联系点,通过“高位推动”和“面对面沟通”,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和矛盾。
智能管理,技术领航点亮智慧地铁
智慧时代,智能化也在改变常州地铁建设的全流程。运用VR技术进行体验式安全教育;运用二维码实现施工控制流程可视化,对每一道工序作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轨行区信息化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可对进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全面实现轨行区属地管理信息化;发挥BIM技术在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可视化、碰撞化的技术优势,为落实全生命周期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机电方面,通信采用H.265编码格式技术、UPS电源进行整合;AFC引入互联网技术,使用外部支付系统,利用二维码扫码进站;在站台公共区设置集中排烟系统、在地面条件困难车站新区公园、文化宫采用蒸发冷凝技术,取消冷却塔等。
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引领着常州轨道交通驶入了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开展《常州地区富含承压水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研究》等2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获得国家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科技论文48篇,指南指导手册6套,获各类科技奖10多项。在土建方面,2号线盾构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设计中全线采用预埋滑槽技术,具有安装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点。机电方面,设备系统采用国内前沿技术,为后期运营提供智慧服务。
踔厉奋发,筑梦之路永不停歇
1、2号线的高质量开通,离不开全体建设者的勠力同心、砥砺前行。2017年11月,建设分公司成立;2020年9月,建设分公司党总支成立。目前,建设分公司共有8个部门105名员工,其中,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75%以上,党员人数占60%以上。在党建引领下,全体员工始终坚持以建设优质、绿色、安全、舒适的“百姓地铁 百年地铁”为己任,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大,建设者们攻克了每一次“急、难、险、重、新”的任务,每一张施工图的精研极虑,每一个工地里的废寝忘食,每一场难关后的胜利喜悦都为建设“双百地铁”打下坚固基础。他们成立建设分公司党员突击队、“保开通”青年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建示范区,冲锋在前,表率在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2019年9月21日,常州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开通,地铁列车踏着新时代的韵律,驶入常州市民的日常生活。2021年6月28日,轨道上的常州,又迈入了新阶段,地铁2号线开通,常州地铁实现“双线运营”,也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6月,常州地铁安全运营1000天,“轨道上的新常州”活力四射,热情洋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