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幸福大院”里,一堂生动的冬训样板课堂在此开展,十余名居民党员围坐一圈,有问有答,气氛热烈。
2023年来,姑苏区以打造冬训样板课堂为抓手,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扩大党员覆盖,着力推动理论学习“学在日常、用在经常”。
建立多层次课堂矩阵,在提升理论学习质效上下功夫
为有力提升理论学习质效,姑苏区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精心定制“学习菜单”,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有趣”的“情感共鸣”,倾力打造1个区级“文艺+理论”样板课堂、8个街道级“一街一特色”样板课堂、169个社区级线上线下“微课堂”,构建“1+8+N”冬训样板课堂矩阵。
区级层面打造“文艺+理论”样板课堂,将传统文化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创编快板、小品、歌舞等具有时代特色、姑苏特色的群文作品,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等开展党员冬训百场群文巡展(演)活动。8个街道层面立足辖区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冬训样板课堂,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氛围。平江街道利用名人故居资源打造“庭院课堂”,将冬训课堂搬进门庭院落;沧浪街道整合身边好人好事打造“好人课堂”,用“邻里家常”唠出“理论新篇”。
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在用好学习资源载体上谋创新
紧紧围绕“深化理论学习必须注重守正创新”思想,姑苏区通过“数字+”“网络+”等方式,融入多种资源,引入新兴技术,丰富学习载体,拓宽学习路径,持续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将“单向输出式”传统课堂转变为“双向奔赴式”沉浸课堂,让理论学习更具生命力。
借助3D、VR等技术,姑苏区打造的全市首个网络文明数字人“美仁狸”以更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数字形象担任冬训主讲人,围绕网络文明宣传、数字理论宣讲、古城文旅推荐等主题开展宣讲,为冬训样板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依托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五卅路纪念碑、苏州革命博物馆、金瑞生烈士纪念广场等红色资源,姑苏区各街道创新开发红色实境教育线路,设置红色小剧场、户外微党课、红色点位“打卡”等环节,以“沉浸式”体验提升理论学习吸引力。
“声入人心”样板课堂
苏锦街道开展“声入人心”样板课堂,组织党员参与冬训学习音频录制,推选“好声音”参与“我是冬训主讲人”视频录制。虎丘街道开展“海棠匠心”红色音乐“微课堂”、“厂房里的老物件”看听学说“微课堂”,吸引党员群众在观演、观展中回望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坚持多维度延伸覆盖,在营造全员参与热潮上出实招
姑苏区坚持打造“分众式”冬训样板课堂,以更精准方式,将理论学习送到机关、国企、“两新”组织、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及居民群众身边,打通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百米”。
幸福大院冬训样板课堂
姑苏区以“幸福大院”冬训样板课堂为引领,聚焦居民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苏州方言和“接地气”的茶话会形式,深入古城街巷院落开展理论宣讲,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有效推动基层共治,解决了环境整治、古宅保护等方面一系列问题。聚焦分散在商圈、楼宇、产业园里的“两新”党员,姑苏区探索“1+1>2”联学联训模式,打造“理论学习共同体”,凝聚“两新”党员上好冬训“必修课”。
“两新”组织冬训样板课堂
金阊街道擦亮石路商圈“理响金阊”冬训样板课堂,通过开展“周末理论微课堂”“青年乐业微课堂”等活动,为商圈转型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吴门桥街道依托“齐心驿站”阵地开展冬训样板课堂,由社区支部书记、海棠先锋将“暖新”学习包送到快递驿站,带动站内快递小哥利用休息和碎片时间诵读冬训推荐书目、分享学习心得。(文/图 苏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