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大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徐州:转型破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淮海国际陆港》
《清洁能源富家园》 刘田笑 摄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徐工2600吨起重机XCA2600首次完成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再次刷新全球风电安装新高度。
近年来,徐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坚定不移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昂首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崭新阶段。
转型出关,打开发展新天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徐州而言,实体经济正是‘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支撑。”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五年来,徐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用新发展理念指引转型实践,经济总量迈上8000亿元台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占比分别提高10.6个和23.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4.5%,实现老工业基地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华丽转身。
作为江苏唯一兼具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城市,徐州因煤而兴,也因煤而累,一度形成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偏重且单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接踵而至。
转型出关,迫在眉睫。2018年5月,徐州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方案,全面打响四大行业整合整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
在新沂,中新钢铁集团特钢板材项目是传统冶金装备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集团总裁朱良康说,该项目兼并收购彭钢钢铁、泰发特钢等钢铁产能,实施减量置换技改升级工程,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二期已于年初投产,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产350万吨特钢板材生产能力,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五年来,徐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一片发展新天地。
——18家钢企整合为3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除钢铁企业外,11家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性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222家化工企业压减至71家、24家燃煤电厂压减至15家。
——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
——压茬推进“765”计划,聚力突破“招商引资1号工程”,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机制;聚焦培育创新生态,把科创主体、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政府管理等各个环节链为一体,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0家,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成功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3.7亿元、居全省第一。
……
一组组数字见证一座座发展里程碑。从昔日“单、小、低、散、弱”,到如今“多、大、高、聚、强”,徐州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紧凑,越来越轻快。
集中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徐州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批批创新成果引领先进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2022年7月,在徐州召开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宋乐伟表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真正成为徐州的“一号产业”,加快壮大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力。
此前,徐州相继编制《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英国KHL集团发布的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徐工从2017年的全球第七,跃升至第三名,以徐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正向着世界级产业集群奋力攀登。
如今,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群集聚了18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为主体,新型装备、相关配套产业为补充的完善集群产业链,工程机械“集团军”被纳入省“十四五”重点打造的6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获评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徐州“工程机械之都”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抢占发展制高点,徐州不断壮大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五年来,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从弱变强”。锚定“十四五”期间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徐州将主攻晶硅太阳能、薄膜太阳能、氢能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
目前,徐州汇聚了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华恒新能源等上百家新能源制造企业,硅材料、晶硅铸锭、切片产能稳居全球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煤城徐州有了“光伏大市”新名片。
五年来,徐州数字经济“从小变大”。徐州将数字经济纳入全市十大重点产业布局,制定《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数字经济高地。
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之下,徐州还同步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一批各具特色、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在此形成,成为调结构、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2022年,徐州对“6+4”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进一步作出了优化,提出“343”创新产业集群,即聚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高端纺织、精品钢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
创新引领,铸就发展新格局
上个月,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幕,将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打造新老产业接续发展典范、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典范和城市生态修复典范,建成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资源枯竭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引领,徐州底气何来?2022年9月,徐州市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同意《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徐州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为抓手,大力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支撑力显著增强,5大高新区全部实现争先进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业比重、专利授权量均居淮海经济区首位;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打造典范,提供示范,徐州紧盯“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将以新兴产业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技术、重化工业整治与优化技术、数字服务技术、绿色循环技术为支撑,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整治、生产性服务业增效、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等若干工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此为目标,徐州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建设产业强市的“最强引擎”。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紧锣密鼓,加速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优势产业。今年9月以来,宋乐伟等带队先后南下常州、苏州、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产业项目对接活动,扩大开放、集聚资源,寻求合作新机遇。
当前,以大力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为目标,徐州正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推行“拿地即开工”服务保障机制;通过重点企业培大育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小升规、上市企业“鹏程计划”,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精准梯次育企强企,助推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
蓝图徐展,未来可期。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徐州正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开创现代化建设美好前景。(新华日报 记者 张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