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振兴路上 苏州“江村”抓住了什么
2022-12-12 09:49:28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蒋硕

  原标题:从发展乡镇工业、农文旅产业到物业经济,费孝通笔下的“江村”,正成为吴江乡村新一轮崛起的共同品牌 振兴路上,“江村”抓住了什么

振兴路上 苏州“江村”抓住了什么

  “江村”并不滨江,而是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名为开弦弓村的一座村庄。193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调研写出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该村成为观察研究“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名扬中外。“江村”是开弦弓村的别名,费老以“江村”代指开弦弓村,意指江苏、江南或长江流域的一个村子。

  从1936年到2002年,费孝通26次到访开弦弓村, 这期间从“乡土中国”迈向“城乡中国”,该村发生了沧桑变迁:从曾经是“中国最发达的乡村”,到后来一度陷入低谷,再到如今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别是2019年8月本报刊发《从费孝通笔下的“第一村”到尴尬的经济薄弱村——开弦弓村错失了什么》调查性报道后,吴江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人力财力,对开弦弓村综合整治,该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产业振兴之路才刚刚起步。

  时隔3年,《新华日报》记者再赴吴江,探求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现代江村”产业振兴路径、“苏南模式”转型发展大势,发现如今的“江村”,已成为吴江乡村振兴、发展农文旅的共同品牌。

  脱胎换骨,经济薄弱村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初冬时节,开弦弓村千亩稻田刚收割完,格桑花海已凋落,但香青菜园葳蕤青翠,清凌凌小河静静流淌,一派丰收后的冬闲气息。穿村而过的小清河像一把弓,河岸大树临水,两边村居密布,景致说不上多么秀丽,却也足够整洁闲适。

  80多年前费老调研时,开弦弓村是“中国蚕丝业的中心之一”,办有当时国内最早的村办缫丝厂,每天有100多条船装运茧子、生丝运往上海。时过境迁,吴江依然是纺织、丝绸工业重镇,可养蚕业分流外地,《新华日报》记者3年前来村调研,发现九成农田流转养蟹,一眼望去是光秃秃的鱼池,稻桑风貌不再,“没有留得下的江南乡愁,也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景色”。

  如今,开弦弓村“风貌重塑、产业再造”,村里1800多亩养殖水面除了保留一小部分“蟹园”,其余全部退渔还田,建成稻园、菜园,并和村北的邻村共享400亩“桑园”。恢复稻桑不只为打粮产茧,还作为“江村1936嘉年华”餐企的“外景”——这座餐厅面积达3000平方米,摆得下三四十桌宴席,原为村里腾退厂房,引来客商投资800万元改建,隔着通透敞亮的玻璃房,面向开阔的稻桑园。

  在村南,复原费老当年调研老场景的“江村1936”,以及林下游戏空间、香青菜园、格桑花园,建成研学体验主题的综合性田园。香青菜是产自吴江东太湖的乡土蔬菜,茎叶蓬勃口味香糯,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村里特地辟出90亩香青菜园,供游人观赏品尝。

  在以村委会、江村文化园为核心的村中央,街头店铺统一设计,蓝城集团统一打理,开出中西餐厅、凉茶铺、果汁店、咖啡店,老菜场投资数百万元改造为融合文创、手工艺品的“江村市集”。

  “整治两年,村子已形成一心、一廊、三村、四园发展格局,从里到外‘洗心革面’了。”开弦弓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志骁感慨地说,这番建设整治既还历史欠账,更为发展赋能。环境整治中不仅改渔为稻,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全面清理,河道水荡驳岸处理,落户村里的8家企业清退了7家,为餐饮、民宿、酒店业腾出空间,整个开弦弓村要打造以江村文化为主题的活态博物馆。

  开弦弓村原来的村级可支配收入只有180万元,两年来的建设整治花了将近2亿元,1亿元用在了企业搬迁腾退,1亿元花在环境整治、特田建设上,这番投资改造要不是区镇两级支持,根本无法实现。从曾经的发达村一度沦落为经济薄弱村,这一消息经《新华日报》记者披露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帮扶行动紧锣密鼓:2020年6月,吴江区成立开弦弓村项目建设指挥部;9月,吴江区和七都镇江村文旅投资开发公司挂牌;2021年,吴江成立区主要领导挂帅的江村综合提升专班,七都镇各部门抽调8人派驻开弦弓村。

  随着建设整治全面铺开,开弦弓村收获了一个个“发展礼包”:2020年,移出苏州“经济薄弱村”名单;2021年,整村完成省级三星级康居村建设;2022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2022年苏州唯一入选的乡村,并成为“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主会场。

  “箭”已上弦,发展农文旅产业仍道阻且长

  焕新后的开弦弓村,发展方向定为农文旅。“目前村里稻田、蟹塘承包给大户,二产多已腾退,主攻方向是旅游。”夏志骁说,开弦弓村希冀挖掘费老资源,打造特田风光,把村子建成社会学研学基地,以旅游人气带动物业增值,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休旅载体基本建成,但眼下除了费孝通纪念馆参观团队和田园基地研学学生外,其他的游客很少。而且由于村里餐饮、住宿设施缺乏,留不住人,这部分参观研学客群也没留下多少消费。产业、收入结构单一,体现在村集体收入上,造血能力还偏弱。2022年,村集体收入1000多万元,自身经营性收入只有两百多万元,其余是来自上面的各项奖补。

  政府平台把基础设施建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是各地发展乡村文旅常用手法。开弦弓村旅游大环境已经形成,社会投资怎样?“目前除了乡贤投资的餐企,就是蓝城集团和镇文旅公司合作成立的旅游平台,在村里开发研学旅游。”夏志骁介绍,村里还在接洽吴江网红餐饮“苏小花”,并打算引进文旅企业改造腾退两家厂房,如果这些项目能谈成,村集体还能增加每年一两百万元的物业收入。

  浙江蓝城集团在昆山和吴江均有投资,对在开弦弓村发展文旅产业,苏州蓝城文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弦乐直言不讳地说,他们看重的是村子的研学资源和区位优势,南靠苏沪浙高速,东跨苏震桃一级公路,“地处苏浙沪腹地,市口这么好,‘产品’(研学体验)总能卖掉,但是和苏州众多网红村相比,开弦弓村体量大,村子、田园、河道的结合并不算好,发展民宿、度假旅游不是很有竞争力。”

  村集体一产几无收益,农文旅见效又慢,为何把二产全部腾退?费孝通纪念馆顾问、在当地有“农民教授”之称的姚富坤曾24次陪同费孝通在村调研,对费老“志在富民”思想非常熟悉。“费老当时说,农村要发展,要搞点‘1.5产业’,也就是介于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加工业,并提出乡镇企业是提高农民生活最快的办法。”姚富坤说,如今村子只在镇上和其他三个村合作开发了8000平方米厂房,还是少了。如果光做旅游,蛮难的,很吃力。

  通过在企业上班、经营电商和自己做生意,开弦弓村村民收入并不低,人均4万元以上,8家企业早已改制,腾退后一些企业搬到附近的庙港工业区,村民上班依然方便,但苏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中金认为,绝不能把民富和村强割裂开来。“村集体是农村向心力、凝聚力、发展力的源泉。”袁中金说,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不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村民福利标准提高,产业发展可持续投入,还能实现更充分就业,整个村子的“精气神”都不一样,所以开弦弓村要用好各级政府投入打下的基础,尽快形成内生机制和造血能力。

  产业振兴,乡村要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红利

  11月23日,趁着晚熟水稻还没收割完,吴江区环长漾(长漾湖是东太湖边上一个长条形湖泊)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规划发布会,在震泽镇众安桥村稻田餐吧“苏小花”举行,号召持续擦亮“江村”乡村振兴品牌,建设鱼米之乡苏州样板。

  和刚起步的开弦弓村不同,环长漾片区创成一批“省级特田”,涌现了“苏小花”、丝绸博物馆、香桐居等号召力较强的网红打卡点,富有造血功能,社会投资活跃,内生动力强劲。

  这当中“苏小花”所在的谢家路自然村很有代表性。“绿树村边合、稻田四面围,大的风貌环境并没有太多斧凿,村子、稻田、绿树的结合自然熨帖、丽质天成,随手一拍就是大片,道路、河道、车位整治的细节处格外用心。”“五亩田”餐吧设计师张文轩说,村路黑色化,小河里栽上菖蒲、芦苇净化水质,家家户户庭院美化,连车位也铺上瓜子片降噪除尘……“这样的风景和环境,怎能不叫城里人心动?”

  “就像城镇建园区招引工业项目一样,我们是建设美村做文旅,招引了6家品牌餐企民宿,而且走的是欧式餐吧、中高端粤菜‘路线’,一年营业流水加起来3000多万元,可整个众安桥12个自然村整治才花了4000万元,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很高!”村书记吴继华说,尽管乡村游很红火,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一二产,在环长漾片区做农文旅,在318国道边建标厂搞工业,两个片区相得益彰,每年8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中,稳定性收入有500多万元。

  “乡村发展一二三产,我们同样是‘既要也要还要’。”省级特田震泽镇齐心村村书记朱建芳说,村子1400亩水稻田,专门辟出280亩“虾稻共作”,2022年端午节3天吸引了五千多人来钓龙虾,秋后卖的“长漾大米”八块钱一斤,既赚了旅游的钱,又赚了农业的钱。村口碾米厂、电灌站面向千亩稻田和长漾湖,背靠村里大水潭,招来客商投资700多万元改造成香桐居乡村酒店,这样的环境城里、镇里都没有,价格自然也不含糊:就餐300元/位,住宿800多元/间。村里环保不达标企业腾退后,还剩纸箱、管件、纺布三类企业,项目说不上多尖端,可既不点火、也不冒烟、污水全接管,年产值1亿元,每年交租金400万元,占了村集体收入的一半。

  利用集体积累,吴江众多美丽乡村持续投入滚动发展,环境面貌民生福利不断改善。齐心村前后投入4500万元,把腾退的原铸件厂改成7泳道标准泳池,上了可承办F3赛事的卡丁车项目,加上游船、萌宠、虾钓项目,文旅项目很有卖点。

  “所以我们无须纠结于一座开弦弓村的沉浮,或是刻意去打造一个样本,因为吴江一批‘江村’已经崛起。”袁中金说,这个“江村集群”抓住了城乡融合、美丽经济的时代机遇,利用财政反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产业振兴,达到了村强民富。“开弦弓村的样本意义在于,当年在乡镇工业、集体积累中失掉先机,如今不能再在城乡统筹、产业振兴中错失良机。”

  “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不是所有村都有‘江村集群’发展农文旅的潜质,各村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产业振兴路径,这同样是秉承费老‘志在富民’的思想、实现‘美美与共’的愿景。”苏州市农业农村局集体资产管理处处长李俊说,苏州村均来自农业发包收入占比不到两成,来自物业经济的比重将近六成,各村利用集体积累、各级奖补,或是买标准厂房出租,或是建集宿楼,或是投资城镇平台,都在分享工业经济、城市经济的红利。(新华日报 记者 顾巍钟 丁蔚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