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2022-10-27 09:32:06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蒋硕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总目标,要求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同样提出,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以建设高能级城市为战略牵引,徐州将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着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引领带动淮海经济区形成活力迸发的协同发展局面。

  苦练内功,做强中心城市支撑

  2021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稳居淮海经济区首位,占淮海经济区十市总量的比重达到21.1%,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区域首位,增速保持区域领先。

  产业是建设中心城市的强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要求,为徐州做好新时期经济发展工作、做强中心城市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此前,徐州市高标准规划“十四五”主要目标:到2025年,实现GDP过万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2022年9月,由徐工自主研发的XCA2600全地面起重机成功将173吨的砝码吊离地面,再次刷新由其保持的最大吨位世界纪录。作为全球第一个配备10轴底盘的设备,这台机器融合高性能柔性臂架技术、超起技术、独立悬挂技术三大核心技术,汇聚了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表示,将紧跟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变化和市场需求,紧盯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最前沿,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百年老店”和世界一流企业。

  徐工发展质态的提升,是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聚力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徐州将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制定出台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措施和支持政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构建“6+4”先进制造业体系和“6+3”现代服务业体系。

  2021年,徐州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2020年增长19.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7.3%、提高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7.1%、提高0.5个百分点。

  2022年,徐州在“6+4”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方面进一步作出优化,提出“343”创新产业集群,即聚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高端纺织、精品钢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

  与此同时,加速产业转型的徐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成功创立、挂牌运营,优质科创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聚焦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徐州2022年印发《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今后3年,徐州将以产业“数智化”改造作为提质增效关键抓手,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徐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赋能,做大中心城市能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徐州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依托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淮海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开放平台聚力打造“优进优出”外贸新格局,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不断提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及首位度。

  消费是双循环发展的核心动力、关键环节和重要枢纽。2022年“十一”假期,总投资15亿元的徐州杉杉奥特莱斯广场试营业,2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带给市民假期购物、游玩、休闲的全新体验。“十一”假期,杉杉奥特莱斯销售额超7000万元、客流量达50万人次。

  奥特莱斯所代表的高端特色商贸企业入驻徐州,进一步完善徐州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如今,徐州以主城区五大商圈为核心,推动小众消费潮流进入大众视野,释放消费潜力,助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2021年,徐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8亿元,同比增长22.9%,总量居全省第3位。徐州全市商贸辐射半径超150公里,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30%,居淮海经济区10个核心城市首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实现集聚大规模消费的重要市场,也是积聚和吸引全球优质消费资源的重要承载地。9月6日,首趟满载98TEU大麦的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布伦代出发,经阿拉山口口岸入境,驶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标志着徐州首趟大麦货品中欧班列顺利开行,中亚的大麦、棉纺等农作物可以通过班列运回徐州,实现了班列“重去重回”良性循环,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徐州中欧班列自2015年开通后,形成徐州至俄罗斯、德国等15条稳定班列线路;徐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邮件互换局相继获批并快速落地……经过近5年的探索发展,徐州逐步形成“四港三保两区”为主体的开放平台体系,向东推进徐连一体化,向西依托中欧班列巩固提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向南打通东南亚通道链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高质量运营直达俄罗斯的货运班列,成为淮海经济区开放平台数量最多、开放能级最高的城市。

  对外开放驱动城市发展跃升,徐州不断壮大外贸企业队伍,培育发展外贸新兴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推动服务贸易扩容提质,引导企业构建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深化工程机械、木制品、农产品三大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日,徐州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近年来,徐州社区商业网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速度加快,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农贸市场、生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等12类基本保障类生活业态实现一刻钟全覆盖。

  下一步,徐州将以国家试点为契机,通过推广复制鼓楼区“马上到家”、云龙区“云龙便民100”和泉山区“泉馨生活”社区商业模式,加快布局建设运动健身场所、新式书店、养老场所、社区医院、教育培训场所,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的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更高层次消费需求。

  当前,徐州商贸辐射半径由2015年的100公里扩展至150公里,力争到2025年,徐州区域商贸中心首位度从1.36提高到1.8,商业辐射半径达到200公里以上,着力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徐州被委以重任。2018年12月,围绕落实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徐州倡议并组织召开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会议,区内城市积极响应,十市主要领导齐聚徐州,共同推动构建“1+4”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此后,协同发展座谈会根据轮值规则先后在淮北、菏泽、济宁召开,区域合作已拓展到科技、教育、文旅、卫生等45个领域。

  当前,徐州正携手周边地区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在前期“1+4”合作的良好基础上,深化落实好科技创新共同体等6项协议,推进淮海经济区实现洼地崛起。

  徐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推进徐宿现代产业园区、泉山萧县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提档升级,适时启动共建徐枣等产业园区,搭建多层次产业、经贸对接平台。

  2021年底,安徽明确表态,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2022年4月,总投资约50亿元的江苏金彭集团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项目落户淮北市杜集区。如今,杜集区段园镇内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约占40%,在淮北全市投资的徐州企业超100家。徐州正与淮北积极探索园区合作新模式,利用杜集区与徐州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相似优势,打造承接徐州产业转移集聚区。

  6月,徐州与淮北举行结对合作交流会,两市签订《结对合作帮扶协议》,按照2021年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徐州与淮北将在深入推进干部互派挂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等8大领域深入交流、拓展合作。

  2018年以来,淮海经济区十城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融合互补、生态环境共治、民生服务共享持续突破行政壁垒,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其中,徐州、宿州签署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持续拓展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到2025年,两市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铜山—埇桥、泉山—萧县、睢宁—灵璧合作共建园区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形成2到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交通发挥先行作用。10月9日,《菏徐铁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专项报告编制技术服务项目招标公告》在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意味着荷徐普通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围绕打造“米”字形高铁枢纽,徐州至阜阳方向段在继续延伸,到菏泽、枣庄的高铁也都被列入省级规划。

  徐州正不断强化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对外道路辐射能力,加快建设至宿迁、枣庄等地的快速放射通道,推动轨道交通S1号线向山东枣庄市延伸、S2号线向宿迁市延伸、S4号线向安徽淮北市、宿州市延伸。

  蓝图徐展,未来可期。徐州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开创现代化建设美好前景。(新华日报 记者 张涛 陈彤 杨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