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旗下“通行宝”成为ETC发行服务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江苏交控打造数字交通发展新高地
面对高速公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前瞻性地启动数字化变革,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大交通”,以数字新基建服务“大格局”,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大发展”。
2022年9月,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ETC发行服务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作为江苏交控子公司,通行宝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数字科技、数字基建、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探索“资本+实业+产业互联网”运营模式,发挥信息化、数字化的乘数效应。
数字赋能,加快智能升级
“目前,江苏交控已完成全系统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出要素数字化、感知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数字‘新基建’发展路径。”江苏交控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任杰介绍,江苏交控用数字化手段对路网2万多路视频监控、1360个ETC门架、302座气象监测站等传统设施改造赋能,挖掘路网数据资源价值潜能,加快既有基础设施成网上云、智慧升级。
以通行宝公司主导研发的“数字交通AI云控平台”为基础,江苏交控推进“高速大脑”建设,聚合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运行场景、服务形态实时数据,已实现对路网运行、管理效率、服务效能的数字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协同管理、智能决策和定制服务能力。
目前,江苏交控研发的“视频云联网”平台成为交通运输部标准方案推广全国,已在18个省份落地应用;“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开创省级公路网“一平台”管理新模式,入选“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方案十大样板工程;“公路网保通保畅系统”实现路网多维度实时监测,为路网安全出行和服务保障提供数字支撑。针对疫情,江苏交控研发上线“江苏高速风险地区车辆预警系统”,实现对全国风险区车辆的实时预警、精准防控,为各地市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智慧联动,营造便利体验
近日,徐州观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改建项目完成ETC“无杆无岛”机电设计系列改进方案,将成为江苏首个无岛化、设备集约化试点“自由流”收费站。通行宝公司自主研发的“收费机器人”顺应“全国一张网”和“收费自由流”发展趋势,展现了江苏交控探索“自由流”试点的最新成果。
“数字技术让高速旅途更方便!”江苏交控副总经理孙悉斌说,通过“江苏高速”“茉莉管家”系列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行业内的信息、数据开放给社会公众和企业,实现了“一键可视”“一键救援”“一键导航”“一键支付”服务。目前,江苏交控正积极推进对外服务窗口渠道优化整合,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出行公众服务平台。
近年来,通行宝公司在ETC用户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ETC生态体系建设,将ETC技术融入到城市治理、智慧停车、无感加油等涉车应用场景,打造一卡多用的“智慧车生活”生态圈。其中,运用电子围栏技术打造的“城市静态交通一体化管控平台”,“一座城市一个停车场”的全域停车运营模式,已在南通、无锡等城市成功应用,江苏成为全国唯一ETC智慧停车试点“省级示范区”和全国ETC停车应用的“示范省份”。
技术破局,发掘数据价值
江苏交控以“创新、创业、创效、创优”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包含5大研究院、8大经济产业、2大上市平台和4户新上市公司在内的“5824”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推动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通行宝公司作为江苏交控“数字经济”链主企业,承担“统筹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平台和数字产业化孵化平台”使命,构建新基建、大数据、行业应用中心、数字商业综合体四大数字经济平台,驱动新技术、新零售、新服务、新金融、新制造、新资源六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改变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极大发挥了数字对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蔡任杰表示,未来的经济增长、企业竞争由数字驱动,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抢占数字化时代的新高地,企业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目前,江苏交控数字化产品布局全国18个省份,覆盖全国公路网近5万公里,涵盖综合交通、行政管理、国资监管等领域,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6亿元,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将超60亿元。
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新蓝海,江苏交控将对标世界一流,总结数字化转型经验,研发更加实用、好用、管用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设成为服务能力强、集成水平优、价值效应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产业集团综合型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高质量建成“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万亿综合交通产业集团”和“世界一流企业”,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新华日报 记者 梅剑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