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彦 摄
随着《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江苏贯彻落实《意见》的相关政策文件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如何在国家战略框架下推动江苏文化数字化的探索实践,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期《文化产业周刊》特邀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国章教授撰文,结合地市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具体实践以及优企范本,从学者、政府、企业多维度为江苏文化数字化顶层设计献策,助力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实现新跃升。
数字人直播、VR剧本杀、超高精度物体光学3D重建、文学之都数字云平台……8月的南京,数字文化成果荟萃,千年文脉活力涌动。
45个项目签约,投资金额逾40亿元;上半年南京文化产业招商热力榜发布,各区招商引智跑出“加速度”;南京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南京文化产业数字化征途根基扎实;20余家数字文化代表性企业新奇产品惊艳亮相……日前,2022南京市文化产业资源共享会暨数字文化精品路演活动落下帷幕。在持续一周的活动期间,南京优秀数字文化企业尽显十八般武艺,集中展示了在智慧文旅、VR、AR、MR、网络视听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正如此次分享会主题“数字向未来 生活更精彩”,数字赋能,一幅炫丽的文化产业“金陵胜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南京文化产业成绩亮眼。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1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62亿元增长到1063.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4.26%增加到6.5%,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2022年一季度,南京1912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6.25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4.3%,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增长72家。
亮眼成绩单背后,究竟有何奋进密码?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首座被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南京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把握发展新机遇,因地制宜探索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南京路径”。
聚焦数字赋能,数字文化市场主体“百花齐放”。据本次共享会期间发布的《南京文化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南京数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占总体比重超60%,数字化核心产业占比达40%,以提供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多媒体游戏动漫、互联网信息等服务内容的数字文化企业成就了“半壁江山”。阿里、字节跳动、哔哩哔哩、腾讯等全国领军数字企业不断入驻,艾迪亚、达斯琪、原力、网觉、硅基智能等本土数字文化龙头企业风生水起……近四年来,南京市规上数字文化企业数量一直高于800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推动新城科技园、雨花软件园等数字文化产业策源地建设,认定南师大玄武文化科技园等9家数字文化先导园区,形成国家高新动漫游戏孵化中心、国家数字出版南京基地、江苏网络文学谷、中国·江苏网络文学创意产业园等高能级产业集群,南京不断强化集聚载体布局,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刷新政策引导,为数字文化企业成长“厚植沃土”。近年来,南京接连出台了《南京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南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关于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重点打造创意设计、网络文学、数字文旅、现代演艺、数字场景、影视动漫、数字文化装备等7个优势业态,在全国率先探索数字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研究实践,制定“20+28”数字文化行业体系。
深化金融服务,为数字文化企业做强“浇水施肥”。南京建成全国首家具备综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出“文创贷”、“创意贷”、股权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通过组建南京文化企业资源库,有效覆盖全市3334家文化企业,与南京11个区、99个文化园区、16个行业协会建立密切联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10家文化银行及文化小贷累计发放贷款207.67亿元,服务企业5858批次……被业界誉为文化金融实践的“南京模式”,先后获得中宣部和文化部多次肯定和表彰,被文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评为“优秀文化金融合作创新成果奖”。同时,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也如“及时雨”润企细无声,近日刚刚结束的《关于开展2022年度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业类)项目申报的通知》显示,重点聚焦文化数字化等产业项目,项目最高可获200万资助。
培育专项人才,为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精准滴灌”。50多所高校、每年近30万毕业生、90多位两院院士,“一室一中心”紫金山实验室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大量的高水平科研院所,“大学大院大所”集聚优势突出,是南京引以为傲的创新“家底”。此外,南京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人才资源高地 推动南京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文化领军人才发展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人才安居保障提速计划”,在文化人才的“引、育、用”上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服务保障;按照“市区共建、校地合作”思路,培育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东大·南京设计名城、南大科学园等一批校地融合产业带,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为数字文化企业储备复合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
在“数字浪潮”中探寻千年文脉的“时代之光”。南京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继续聚焦数字创新,争创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中展现省会担当,贡献南京力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