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债券通”喜迎上线五周年,并正式启动了“互换通”的机制安排。中信银行作为“债券通”业务全方位的参与者,见证了五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也将继续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信银行积极参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跨境机构投资者服务体系”,以金融市场交易做市、结算代理、外汇及衍生品等服务为拳头产品,配套债券托管服务,借助国际业务跨境资金服务优势形成跨境债券投资综合化金融产品;并在中信集团层面协同信银国际、信银投资等在港子公司,在境外资产供给,交易流转、托管服务网络等方面配合支持,提升银行境内外一体化经营服务能力。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商业银行未来将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承担更多职责,中信银行在参与债券市场的改革实践中,坚持做大做强交易做市、利率衍生品、外汇等金牌业务,形成自身特色和行业口碑。双向跨境托管服务能力也实现跨越式提升,发挥了联动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纽带作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即“债券通”)是我国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面对金融市场开放的新形势,中信银行坚定国家战略导向,充分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双向对外开放的市场。中信银行依托债券市场核心交易商地位与托管服务能力,首批成为“北向通”债券市场做市机构、“南向通”市场参与机构和托管清算银行;境外子行成为首批“南向通”香港做市机构,积极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服务。
五年来,中信银行债券“北向通”业务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境外机构服务对象拓展至外资银行、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港澳台、日本、新加坡、澳洲以及欧美国家的资产管理公司,交易综合、报价质量和交易对手关系建立方面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连年获得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贡献奖”,并荣获债券通公司“优秀做市商”奖项。
2021年,债券“南向通”顺利开启,中信银行稳健推动,把握交易、托管的首发优势,展现了本外币债券投资管理领先水平和跨境托管服务的专业水准。中信银行自主研发建设的金融资产托管系统,成功地应用在“南向通”业务中,在支持为市场机构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探索出了商业银行债券托管服务的新模式与新道路。该系统也于当年获得了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二等奖。
在中国债券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监管机构也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2022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与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联合公告》〔2022〕第4号,在“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下,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联通,进一步简化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的程序,同时丰富了债券托管结算模式供境外机构选择。中信银行此前在行业内已率先完成了CIBM结算代理服务模式的优化,由托管团队有效串联前台代理交易与后台结算流程,提升整体服务效率。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T+0”高频交易流转的需求,并为下一步托管行模式服务做好了准备。目前,中信银行结算代理客户数排名股份制银行第一,专业能力获得监管机构及境外投资者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跨境业务品牌与口碑。
中信银行还积极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在利率衍生品交易服务与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核心交易商,中信银行2020年与境外机构投资者落地跨境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客户债券投资对冲利率风险提供支持。在持续助力衍生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中,中信银行已与超过40家境外机构签署了国际掉期与衍生品总协议(ISDA),为服务境外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做出了积极的实践。
在外汇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作为境内外汇业务第一梯队做市商,多年来坚持不懈紧跟国家战略、追求卓越、争做行业领先,同时秉承“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外汇管家”式专业服务。5月20日,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后,中信银行当天即落地境内首笔人民币外汇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成为境内首家具备外汇全谱系产品资质的银行,可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最专业、完备、便利的外汇资金交易服务。
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贯彻执行“坚定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的监管导向,紧抓市场契机,积极布局跨境机构投资者服务领域,持续整合集团资源,发挥中信联合舰队优势,通过专为跨境机构投资者设计的“境内+境外”“客户+产品”的全面营销服务体系,为跨境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