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2022-07-04 11:00:48来源:南报网编辑:陈小雨责编:蒋硕

  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后,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这家伙一个月发电600多度,我家用200度,剩下的国家电网‘买’走,再加上电费补贴,我一个月能拿到250元左右。”

  7月2日,家住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中杨村的张先生,打开“网上国网”App“新能源”模块,查看他家屋顶光伏6月份账单明细,上面光伏发电量、上网电量、电费收益等信息一目了然。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地处长江之滨、全力拥江发展的南京,不断推出“大动作”。“电”火花“绿动”长江经济带,一江碧水正积聚澎湃新动能。

  区外清洁电力来了!电力缆线“搭乘”隧道过江

  一头是大江奔流,一头是万家灯火。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4月13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南京段)建设现场,电力施工人员正在架设导线。通讯员 杜懿 摄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据测算,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后,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推动华东地区每年减少发电用煤1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00万吨、二氧化硫25万吨、氮氧化物22万吨。作为重要一环,全长约39.6公里,立塔89基的白江工程(南京段)已经于2021年年底在全省率先贯通,为显著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推动江苏能源绿色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新增区外清洁电力支撑,只是南京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的一个方面,一场更大范围的“电力革命”正在南京全面推进。

  2022年伊始,南京签约58个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发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若干举措》和《南京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据介绍,南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结合南京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现实基础,聚力构建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配置新格局,推动电网与新能源、终端负荷、新型储能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供给、配置、消费、存储“四个再突破”和政策环境、技术水平、价值创造“三个领先”。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的通威江苏省级精品渔业园内,南京市首个“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通讯员 杜懿 摄

  南京市发改委主任黄辉表示,边恒将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为主导,内外并举,对外积极引入清洁电力,对内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推进电网功能形态转型升级,促进新型技术攻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无止境,项目建设不停步。2022年,南京开建的电网建设重大工程达49个。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减少过江电缆建设对长江生态的影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电缆随公路、地铁过江隧道“共同过江”的方案。220千伏秋藤—望江—莫愁电缆线路工程,就是“搭乘”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过江。该工程作为省内首个利用长江公路隧道敷设电缆的线路工程,将成为交通和电力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示范。

  该工程建成后,输送容量相当于新建一座两台百万机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千余吨,区外来电直达主城核心区,更为南京建设低碳先锋城市做出积极贡献。未来电缆通道将随建宁西路、和燕路过江隧道建设,同步预留空间。

  本地清洁电能替代!新能源清了江水、绿了沿岸

  一江清水穿城而过,长江生态是南京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黄金水道百舸争流,长江南京段是整个长江航道的“钻石航段”。

  船舶停靠南京,燃油发动机轰鸣,才能带来船舶自身需要的电力。港口码头能不能提供“岸电”,让停靠船舶在宁“零排放”?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供电人员正在西坝码头检测岸电箱,确保靠岸船只安全接电。通讯员 许旻 摄

  南京供电公司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们将清洁的能源送到了江边的港口和码头。据介绍,目前,南京全市沿江港口码头已经实现了岸电100%覆盖——

  2021年,南京龙潭天宇码头投资建成南京首个高压变频岸电系统,满足国内外各类型船舶靠岸接驳用电需求。同年,龙潭港的集装箱公司,还启用了多台电动龙门吊和新能源接驳车,岸电年用电量达到31.32万千瓦时,每年可为龙潭港减排二氧化碳7600吨,相比过去使用柴油发电机节约能源达25%以上。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6月7日,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西坝港区,南京供电公司为码头引入了新型智能轨道机车。通讯员 高青 摄

  2022年,进一步提高岸电覆盖密度,南京将在新生圩港、龙潭天宇码头新建14套岸电设施,实现千吨级泊位岸电全覆盖,岸电设施涵盖高压大容量变频电源、低压大容量岸电箱、低压小容量一体化岸电桩等设备,可满足7万吨级以内各类船舶靠港用电需求,总新建岸电容量达2400千伏安;同时,对新生圩港、龙潭天宇码头、龙潭集装箱码头前期建设的14套岸电设施进行接口改造,解决接口不统一、难以“即插即用”的问题,总改造岸电容量达3700千伏安。

  港口岸电有了,电动船也开启了“试水模式”。

  2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重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在江心洲绿水街附近的码头下水启航,这是目前长江流域吨位最大的电动货船。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2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重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下水启航。通讯员 杜懿 摄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天告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在大容量电动货船领域,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但是通过我们团队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我们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率已经达90%以上。”目前,长江流域货船平均吨位在2500吨,这艘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研制成功,对长江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复制的“南京样本”。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3月11日,江苏首艘纯电公务执法船“苏交执法宁003”下水。供图 江苏船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仅半个月后,江苏首艘“油改电”纯电动交通执法船“苏交执法003”号也正式下水,这项供电公司和交通运输部门合作的低碳绿色创新举措,“充满一次电可以航行100公里左右,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巡查工作的需求。”南京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五支队二大队队长赵宇对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说,这将为全国公务执法船舶的转型更新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清洁电力“净”在江水中,也“美”在天际线。

  2021年12月29日凌晨,伴随着110千伏燕万线的下地入廊,服役三十余载的110千伏燕万线跨越栖霞大道段被拆除。历时近1个月,35千伏锦湖线、110千伏燕万线、110千伏晓迈线,3条线路悉数被下地杆迁,共拆除杆塔11基,拆除导地线近3公里,释放土地空间近百亩。

  至此,燕子矶烟囱林立的旧貌将不复存在,遍布交织的架空线也逐步减少。还给燕子矶新城一个更美丽的天际线,也进一步提高燕迈新城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电力赋能一江两岸!助力全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南京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进程中,电力一直在赋能一江两岸——

  在创新驱动、实现能源多元服务“再突破”的过程中,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配合政府构建用能评价体系,推进工业企业低碳制造,推动公共机构、商业楼宇绿色低碳用能,深挖电网节能减排潜力。

江苏南京:一大波“清洁电力”正沿江而来 “绿动”长江经济带

2022年初,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初步建成,具备碳排放监测功能。通讯员 杜懿 摄

  2021年,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落户南京溧水。“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低碳水泥、零碳水泥的需求逐渐明晰,水泥生产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溧水天山水泥公司总经理罗鹏说,与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签订的“三步走”的零碳策略,3年后将为这家水泥企业年减碳超百万吨。

  电力大项目,助力南京绿色低碳发展;电力大数据也在为企业“画像”, 与环保部门联手打击藏匿在城市角落的“散乱污”企业和作坊。

  “正常居民用户每天用电量相对较小,每日用电波动相似,但隐藏的‘散乱污’作坊伪装成居民用电从事生产,往往用电量较大且用电波动接近生产企业。”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技术人员告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2021年,该成果在江苏推广,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城市重点区域10407个台区下45.97万用户进行扫描,输出疑似清单15375户,在南京、常州、镇江、淮安等地组织政企联合执法,现场查处20户隐蔽“散乱污”企业。

  绿色“电火花”持续发光发热,助力南京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2021年指数报告显示,在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中,南京在绿色创新产出指数排名中以75.71分位居第一,创新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高。

  电力作为支持城市发展的“动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京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将优化城市的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全面赋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冯兴 王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