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2022-06-07 10:38:57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蒋硕

  原标题:快速集聚创新要素 推动创新集群建设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苏州:驶上科技招商“新赛道”

  6月的苏州,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和奋斗的热潮。即将召开的一场盛会,将再次把这样的气氛烘托到一个新高度。

  以“创新生态 科招未来”为主题的苏州科技招商大会即将精彩亮相,届时将推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意见、全球科技人才地图等一揽子振奋人心的举措,用满满的干货与诚意,推动科技招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创新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苏州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其关键点在于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协同。

  借助此次大会,苏州再度把科技招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加大科技招商力度,通过创新链布局,赋能产业链发展,创造性实现发展要素快速集聚,全力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向纵深发展。

  驶入科技招商“新赛道”

  自上世纪80年代率先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实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抢抓国际产业资本大转移的历史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创令人瞩目的“新苏南模式”;再到新世纪精准实施科技人才计划,发展创新型经济,吸引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在苏州创新创业。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开展招商工作。

  如果说苏州的传统招商主要是对资本的招商,即利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优惠的政策等吸引投资者,创造经济效益,那么如今,随着外向型经济向“双循环”转变、土地供给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决定了苏州必须要在项目选择、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目光,急功近利继续搞传统招商是“死路一条”。

  2022年初,综合考量自身优势和短板后的苏州,定下了建设产业创新集群的新目标,通过产业集聚、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把创新链上的创新资源不断植入到产业当中,或者把企业里的创新资源拿出来共享,寻求更多的产业合作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科技招商,正是通往这个目标的“全新赛道”。

  何为科技招商?科技招商招什么?苏州人的理解是,科技招商不仅是对资本的招商,更侧重于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引进和培育,即通过强化对创新载体、创新人才项目、创新企业、创投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吸纳,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总的来说,科技招商是战略性招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招商,是为区域发展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的招商。

  科技招商怎么招?苏州人深知,除了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更要形成精准高效的科技招商机制和架构。这几年,苏州各地先后设立相应的科技招商部门,全市已有5个板块成立县级市(区)层面的科技招商部门,乡镇(街道)层面科技招商部门实现全覆盖。

  吴中区科技招商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全区重点产业方向,按照产业类别,招引懂专业、敢担当的综合型高素质招商人才,配齐配强配全科技招商人才队伍。目前,区科技招商中心12名一线招商人员,本硕均毕业于原985高校或QS世界大学排名前百高校,专业覆盖先进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全市、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领域。

  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市场化手段配优配精科技招商队伍,太仓科技招商有限公司2022年2月成立后,目前已为区域导入海益生物等17个项目,注册资金达1.57亿元。

  作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典范,率先踏入科技招商赛道的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协同化的科技招商体系。早在2006年,园区便成立全国首家科技招商中心,牵头抓总全区科技招商工作;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科技工作和新兴产业主抓部门,重点做好科技招商顶层设计和指导管理;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科技园、纳米城等重点国资载体均成立专门的招商团队,园区投促委、CSSD招商部、CBD招商中心结合自身职能,联动科招部门一同招商、一同推进,形成了聚焦产业、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科技招商工作格局。

  眼下,科技招商“新赛道”已徐徐铺展开来,苏州全速起航,奋力抢跑。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张东驰表示,瞄准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的核心目标,苏州将通过科技招商注入创新要素,打造专业化科技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基金等,持续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诞生创造条件。

  跑出创新要素集聚“加速度”

  10年前参加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评审时,海归博士徐霆的项目因创新性强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却又因产业化难度过高而被专家否定。但园区科技招商部门再三权衡专家意见,最终选择支持这个项目。同样没有放弃的还有徐霆本人。2009年创办康宁杰瑞以来,徐霆带领团队埋头创新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目前已研制30余项生物类似药和20项创新生物药,获得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国产抗肿瘤PDL1创新药恩维达,也是全球首个皮下给药的抗肿瘤新药。如今的康宁杰瑞,不仅在港交所上市,还建立了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一步一步朝着自主创新挺进。

  引进一位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不经意间,徐霆的故事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的科技招商工作写下了生动注脚,也为苏州在新起点上开展科技招商工作增添了信心与底气。今年以来,苏州各板块均明确了3个产业创新集群,并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分析研究与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重点和空白领域、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爆发点,精心编制符合区域特色的科技招商纲领,在集聚吸引各类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上取得了亮眼成绩。

  创新项目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澎湃动能。苏州各地紧紧围绕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推动“科技+产业”融合的科技招商模式。张家港将科技招商作为“一号工程”,发布“沙洲科创C计划”,制定清晰的项目招引方向和标准,重点招引一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至今年底,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1000个、“市领军人才(团队)”项目120个,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数65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姑苏区积极探索古建老宅招商模式,招引上市公司、独角兽、私募金融总部等入驻古宅,以稀缺资源的盘活利用撬动企业产出经济贡献。

  人才团队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力量源泉。自2007年以来,苏州逐渐形成了以“姑苏领军人才计划”为核心的人才政策体系。虽然不是最早出台人才政策的城市,但苏州的人才政策贵在持久与精细,打动了不少院士和顶尖人才团队,目前已引进干勇院士团队建设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陆军院士团队建设长三角量子信息工程产业创新中心、郝跃院士团队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多个项目。吴江区率先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苏州湾人才基金”,累计投资11个人才项目共计5500万元。

  重大载体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策源高地。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材料领域,微观结构就是“细节”。在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实验员薛晶晶常把备好的样本针尖放入三维原子探针APT设备,在超低温、超高真空环境中,能撞击分离出原子,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原子中元素的分布,为改进材料性能提供重要参考。

  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苏州加强重大平台招商,不仅拥有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载体平台,先后引进微软、华为、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相继获批建设,更是不断刷新苏州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高度。

  前期的基础加之更大力度的精准招引,总体来说,苏州科技招商工作呈现出引资总量持续增长、结构积极向好、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也让一批产业创新集群在苏州展露现实模样。相城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大力强化科技招商,瞄准数字金融、先进材料、量子信息等科技前沿持续发力,产业形态发生巨大改变。目前全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到3211家,越来越接近“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的目标。

  打开创新集群发展“新局面”

  不管是创造科技招商工作典范,实现从主动引进到人才“慕名而来”的苏州工业园区,还是科技招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在摸索适合自己“答题方法”的其他板块,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要想在科技招商的赛道一马当先、行稳致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适时调整步伐步调,用饱满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打开科技招商新局面。

  头脑清醒意味着清楚知晓自身的长处与短板。对标理想中的科技招商,苏州还应形成更加科学的科技招商体系,更加明确的科技招商标准,以及全心全意投入的科技招商动力。

  作为科技招商工作牵头部门,苏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建明表示,苏州科技部门将牢牢把握住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成立一个科技招商联盟,打造一个科技招商云平台,推动N个创新集群数字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1+1+N”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以“一盘棋”的大格局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思路催生新作为。苏州各板块也不断在实践中查漏补缺,发挥数字平台建设优势,健全科技招商工作体系,优化项目落地管理服务,打造最优化的发展环境,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常熟把建设“数字政府”的经验与做法用在科技招商工作上,重点依托“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平台”,推进“汇科创、产业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用地项目评价推进机制”等招商工作的模块建设,有效提升科技招商精度和企业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近14万户市场主体、近2000家科创企业、超240个在谈项目、超360个在建项目等各类数据资源,汇聚9个部门12类信息资源。

  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处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沪宁产业创新带“一圈一带”交汇点上的苏州高新区,迎来了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一流创新集群的重大机遇。为了激发科技招商活力,苏州高新区除了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做大做强基金规模,还加大与湖杉资本、高瓴资本、毅达资本等合作,借助资本市场丰富科技招商项目库资源。今年1至4月,高新区联合资本机构推动英诺科医疗等一批项目落地,科创天使投资基金与中科深源等一批项目签订投资协议。

  对“最强县级市”昆山来说,一流的科创载体能够增强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是让企业“心动”的重要砝码。2018年以来,昆山规划布局“一廊一园一港”——夏驾河科创走廊鼓励企业嫁接高端人才科创资源,形成校企无缝对接、产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阳澄湖科技园发挥智谷小镇、昆山杜克大学的支撑作用,形成原创成果集中、研发机构集聚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花桥国际创新港培育“四新经济”,形成科创孵化密集、创新活力迸发的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截至目前,昆山建设启用科创承载空间500万平方米以上,引育独角兽企业13家,瞪羚企业31家。

  科技招商新赛道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让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充满期待。展望未来,苏州将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运转高效的科技招商机制体制,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有效聚合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努力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新华日报 作者 徐瑞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