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江全面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金扁担”挑起“鱼米之乡”幸福生活
正值小麦收割时,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田块信息输入主机后,后台系统即刻规划出相应的行走路径,接收到指令的多台无人收割机便开始自动进行收割作业。据了解,这些无人机每小时作业4至8亩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规避噪声、粉尘等对人体的危害。机器代替人力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的“无人化农场”正是吴江区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缩影。
乡村振兴牵动千头万绪,吴江人较早地意识到,必须牢牢抓住数字乡村建设这根“金扁担”,才能从根本上挑起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担,打造真正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自2020年被列为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吴江区勇担责任使命,率先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推动农业发展更具活力、农民服务更加贴心、乡村治理更加高效,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路上跑出加“数”度。
“金扁担”挑起新期待
数字乡村建设的“金扁担”,一头挑着江南鱼米之乡的辉煌历史,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富饶的太湖为吴江雕琢了钟灵毓秀的田园风光,也孕育出香青菜、太湖蟹、银鱼、白鱼等数之不尽的特色农产品,成为“江村”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起笔新蓝图,吴江以数字乡村建设淬炼提纯原有优势,锻造着新的发展篇章。
行走在如今的“江村”大地上,可以看到,一个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徐徐铺展。
数字技术成了农业生产主力。走进位于同里镇北联村的苏州立美园艺科技有限公司1.5万平方米全开屋顶式智能温室里,自动播种流水线、智能恒温催芽室、智能喷灌、智能补苗机器人生产线等协同运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生动展演从一粒种子到一株成品苗的“智造”之路。立美园艺总经理毕红贤告诉记者,一旦公司流水线全部上马,立美园艺将实现年产各类园艺作物种苗约1.2亿株,成品花卉约1000万盆,产值8000万元。桃源苏太牧场内,六大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了猪舍温湿度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上料喂料、粪污自动收集处理干粪制作有机肥、猪舍空气除臭、远程智能监控等,营造出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养殖环境。
乡村治理也变得触手可及。这天傍晚,七都镇吴溇村村民谷建芳出门散步时,被一堆杂物拦住了去路。她马上掏出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至“吴韵溇港”小程序。不一会儿,村里的保洁队就赶来将现场清理干净了。这样的治理效率,正得益于上半年该村开发吴溇智慧村务系统并上线“吴韵溇港”小程序,打造村务实时公开透明、公众实时参与决策的村务管理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以前看到村里的环境问题都不知道向谁反映,有了这个小程序,我们随手就可以参与,村里环境好多了,大家都很满意。”谷建芳高兴地说。
盛泽镇渔业村的村民也有着相似的感受。这里建成了覆盖渔业生产销售、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智慧交通、养老等内容的“数字渔村平台”,实现民兵信息、宅基地管理和停车管理等村务线上办理,让村民办事更加方便。
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9家,获评2021年度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5个、苏州市“智慧农村”示范村9个,两度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一系列数字场景正在吴江乡村遍地开花,让农业更有奔头,让乡村更加和谐,也让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愈加充盈。
齐心协力挑好“金扁担”
对乡村数量众多的吴江而言,挑好“金扁担”不能各使各的劲,而要步调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奋进。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因地制宜,也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统筹引领。吴江以“协调指挥”取代“村村点火”,建起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构建数字乡村架构体系,为全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打开吴江农业农村“一张图”管理平台,只见现代农业、富民增收、乡村治理、项目建设、智慧物联等五个模块相关的53万条数据和55个业务图库汇成了一张硕大的数字地图。点击其中的智慧物联模块,来自吴江区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园艺等几大主导产业的实时视频画面和对应的生产数据跃然眼前。吴江区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晨润介绍,这是吴江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成的数字农业农村管理平台,集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决策分析、展示共享于一体,有效提高农业农村管理服务能力。
不仅服务有了新平台,产业发展也有了新抓手。位于震泽镇的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整套智能科技生产系统,同时,搭建起企业电子商务团队,近两年电子商务销售额高达近2亿元,让传统养蚕产业重新焕发生机。让农村电商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带到“城市餐桌”,让智慧场景点亮农业生产线,目前,吴江已在稻麦、渔业、畜牧和园艺等优势产业建立了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
吴江还积极布局乡村治理数字化“一盘棋”,推动传统村务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在4月29日的“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助力数字乡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吴江区农业农村局与苏州农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建成全区统一的数字乡村平台进行规划布局,合力推动吴江乡村数字化发展创新转型,到今年底实现数字乡村全域覆盖。目前,全区已建成数字乡村30个。
挑起数字乡村建设“金扁担”,吴江播撒下信息管理、农业发展、乡村治理的“金种子”,正逐渐迎来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好收成。
“金扁担”越挑越稳
到2025年,建成以一星为基础、二星为主干、三星为引领的递进式数字乡村架构体系,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苏州市吴江区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发布实施,给吴江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
着眼新目标,眼下,吴江正积极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创新转型,全力锻造数字乡村建设的升级模式,不断提升“金扁担”的含金量,让其挑得越来越稳。
加强乡村在线政务服务、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加深数字农业技术装备研发、推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翻开《实施方案》,不难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并非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各部门的“携手作战”。吴江还依托区大数据管理局“智慧吴江”的数据共享交互平台,将公安、民政、农业农村、资规、交通、综合执法、住建等多部门业务数据与智慧乡镇(村)平台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乡村数据资源交互平台。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各方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人。吴江建立了数字乡村建设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方面,落实数字乡村建设奖补,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数字乡村项目,经认定,由区级财政补贴30%,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另一方面,开展智慧(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创建奖补。吴江还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不是要批量生产现代化乡村,而是立足自身的优势产业,以数字化赋能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加大“吴江太湖大闸蟹”“吴江大米”“吴江香青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挖掘、培育和推广力度,形成更鲜明的地方品牌优势;推进七都浦江源太湖蟹、震泽蚕丝被、横扇羊毛衫等产业载体建设,用好农村电子商务基地等数字化“招式”,苦修地方农业发展的内功……吴江乡村正鼓足信心,在各自发展的优势赛道上大步前行。
数字乡村建设的“金扁担”,不仅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更挑起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挑着这份沉甸甸的期待,吴江迈出坚定步伐,阔步奔向一座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新华日报 作者 陆洁晴 吴江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