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江苏靠前发力 促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2022-01-29 09:49:09来源:新华日报编辑:赵春晓责编:

  原标题:“戴着口罩抓发展”已成行业共识 靠前发力,促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2021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672.72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0.3%和81.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恢复程度分别高出全国23.3个和28.5个百分点……1月27日在南京召开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文旅厅捧出2021年“成绩单”。

  面对新阶段新要求,一边守牢“安全关”、应对疫情对文旅业的持续影响,一边靠前发力、拉动文旅行业加速复苏,我省持续推出政策“及时雨”、丰富政策“工具箱”,作出了诸多探索。

  加速复苏,恢复市场主体活力

  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内“戴着口罩抓发展”已成共识。

  为恢复市场主体活力,过去一年,面对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持续冲击,省文旅厅研究出台助企纾困“苏八条”,调剂安排资金8100万元加大对旅行社、旅游景区、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纾困帮扶力度,并对南京、扬州的文旅企业予以优先支持。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组织261个重点文旅项目集中签约、总授信额622.2亿元,推出首家文旅特色支行和“乡旅E贷”专项信贷产品。

  继续靠前发力,1月21日,省文旅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文旅十六条”,从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和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三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助推江苏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要坚持把稳企惠企作为最大的实事项目来抓,统筹当下促复苏与长远增后劲,引导企业恢复发展、转型升级,助力行业稳预期、强信心。”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表示,各地要结合实际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的政策举措,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市场主体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更具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提前下达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项目扶持引导资金,推动资金早落地、早见效。

  稳中求进,创新业态模式

  在政策措施综合效应下,去年全省文旅消费总额达3954亿元,占全国10.32%,居各省份之首,展现出发展的韧劲与活力。

  推动文旅业发展稳中有进,其中“进”的切入口,在于创新业态模式、提升国内旅游。

  杨志纯表示,要主动适应常态化防控下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变化,推动旅游业态、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出更多有效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特色化、多层次旅游体验。

  为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我省将继续筹划推出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省级示范单位;遴选发布省级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及早下达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化政银企合作,促进全省消费持续恢复,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指尖“刷”美景、一站式预约预订等线上体验更多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以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周边游、“微度假”等日益受到青睐,小剧场演出、夜间休闲、非遗集市等文旅融合项目越来越成为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然而,在我省,滨海旅游、水上旅游、旅游演艺等新业态发展还不够充分;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实效性仍需提升。

  新的一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从“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从供给端改革,引导、创造需求至关重要。

  守好安全底线,监管端还需精准发力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大,我省文旅领域将如何守好防疫“安全关”?

  “绝不能有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必须从严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文旅途径传播扩散。”杨志纯表示,科学精准、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依旧是第一位的。春节期间,我省将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同时,将研究建立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推进预警监测的制度化、分类指导的精准化、流量管控的标准化。

  守好“安全关”,监管端还需更细致。据悉,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已实现对1509家文旅场所的实时监测、智慧监管,今年将继续完善平台数据和功能,将旅行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可移动文物、艺术培训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

  研究制定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标准及管理办法,开展旅游民宿等级管理和等级评定,健全文旅市场信用体系,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新的一年,我省将通过一条条新规、实规,进一步营造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文旅市场环境。(新华日报 记者 付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