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手新疆巩留县开启对口支援新局面 张家港精神照亮万里援疆路
张家港援建的巩留县沙洲实验学校
对于第十批张家港援疆工作组来说,即将过去的2022年,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瞬间。
张家港援疆干部吴耀刚趁着假期,带着礼物来到新疆巩留县巴哈拜村,看望自己结对认亲的“弟弟”努拉提·阿西木;张家港援疆医生盛宇峰、沈锋手握手术刀,在巩留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例临时起搏器植入下全麻经皮肾镜右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填补了县域内这项技术的空白;张家港演员李超在巩留的舞台上演绎《蝶恋天山》音乐剧……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绘就出张家港对口援疆的瑰丽画卷。
其实,这样的感动伴随第十批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已近3年。2019年12月,第十批张家港援疆干部人才满载百万港城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新疆巩留县这片土地,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三年来,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倾智倾力、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帮助巩留抓机遇、谋发展、补短板,让一个个“造血”项目落地扎根,一座座文化载体孕育生发,一项项民生实事温暖心田,不断提升着巩留的发展成色。张家港工作组先后被新疆自治区党委、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产业支撑,轰鸣发展引擎
打开“巩留全域通”小程序,罗列着印象巩留、非遗文化、旅游指南、政务咨询等板块的界面映入眼帘,点击进入便能完成VR云赏花、导航导览、在线预订、线路规划,有效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该小程序由张家港援疆工作组与同程网合作开发,通过在网站开设巩留文旅旗舰馆、推广巩留深度自驾游,带动巩留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提升,加快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助力旅游业发展是张家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家港援疆工作组深知,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点和关键,既要“快马加鞭”,加快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更得“沉下心来”,结合实际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巩留县位于北纬43°,不仅盛产树上干杏、野核桃、苹果、糯玉米、蜂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还拥有国家4A级景区库尔德宁、国家森林公园恰西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受制于宣传力度、品牌化运作不足,一直面临着丰富的风物旅游资源深藏大山无人知的难题。
在充分考察调研后,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创新打造“北纬43°”援疆品牌,在张家港市核心区域,创建了集策划、营销、推广为一体的展示中心“北纬43°旗舰店”,对巩留农副产品从源头集采,实行统一设计、包装、推广,通过统一品牌模式经营,让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三年来,旗舰店连同工作组另外新开拓的3家线下销售门店,累计实现消费帮扶销售1.5亿元,带动巩留1万余名农牧民增收致富。
与之同步,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在巩留建设“北纬43°”众创空间,按照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标准,叠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伊犁巩留礼物展示中心、张家港伴手礼展销中心等功能,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解决了农产品上行和网购“最后一公里”的两大难题,也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新载体。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前两天,新疆巩留县残联的工作人员来到新疆巩留塔斯托别村村民买丽坎木家中,送去援疆关爱基金。买丽坎木的儿子是一名一级残疾人,其康复治疗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关爱基金的发放有效缓解了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017年,张家港(巩留)援疆公益关爱基金成立,从爱心助学、爱心助残、医疗救助、老年关爱等方面救助12类特殊困难群体。2020年,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又将基层干部、“访惠聚”干部纳入基金救助范围。三年来,累计发放关爱资金799.6万元。
对口援疆最终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实施“张巩”结对帮扶一把手工程,实现两地乡镇、社区结对全覆盖,推动张家港市10个国企、21个行政村、38个学校分别与巩留县自治区重点村、社区、学校结对共建。截至目前,两地结对单位开展交流对接近百次,累计捐赠帮扶资金和物资近4500万元。
倾注爱心,予以巩留居民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张家港援疆工作组聚焦当地居民所急所需所盼,以支持本地人才培养为路径,不断优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高医疗水平。张家港启动“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模式,选派医疗专家集中在巩留人民医院工作,同时建立“吴耀刚院长”专家工作室,与当地卫健部门共同建设了“血栓防控医联体”“医学影像会诊平台”“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提高当地医院和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增强教育能力。张家港援疆工作组推动“人才顶岗”向“人才帮带”转变,持续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并实施“张家港—巩留教育大联盟”组团式帮扶实施方案,建设“王进法校长”专家工作室,使教育援疆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养老服务。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引进张家港柔性人才开展“养老服务牵手计划”,与巩留县民政系统干部、社会组织一同进行实地调研,将服务对象认定、项目、体系形成规范化流程。目前全县已有200多名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持续的支援交流让张家港与巩留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两地人民关系愈发紧密。21名援疆干部人才与塔斯托别乡巴哈拜村21户少数民族家庭结为亲戚,搭建起“一家人、两地亲、万千情”的民族团结交融共进之桥。
文化浸润,凝聚发展共识
对口援疆,不只是给新疆地区提供资金、项目的支持,也要丰富百姓的精神世界,改变他们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将两地人民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发展共识,携手共谋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们深刻的情感记忆,是维系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强大精神纽带。张家港坚持文化润疆,促进文化的交流交融,助力创造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
在巩留的蝶湖公园内,一座石榴造型的书屋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到书屋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图书种类很多,而且24小时不打烊,我空闲的时候都会过来借一本小说回去看。”巩留居民阿依努尔·赛杜拉木笑着说。2020年,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在巩留援建全国首创、示范新疆的24小时阅读空间“石榴籽书屋”。
以此为样板,张家港援疆工作组陆续推动巩留全县建成102座石榴籽书屋,实现了村社区的全覆盖,成为巩留著名的文化新地标,充分满足当地百姓的阅读需求。2022年,巩留县石榴籽书屋典型案例入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公共文化设施的建成,如同一个个“树苗”扎根巩留城乡大地,让当地文化生活充满生机,但张家港援疆工作组认为这还不够,必须用优质文化内容予以“浇灌”,才能长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参天大树”。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围绕当地人文风俗,推出精品文艺作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培育起充满活力的文化供给体系,努力创造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2年7月,由张家港和巩留共同打造的原创音乐剧《蝶恋天山》在巩留县首演。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场景及音乐不断变化,知识青年与巩留美丽热情的姑娘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在库尔德宁秀美的四季风景中徐徐上演。
从长江畔到天山下,十余年的对口协作,高速发展的产业、文化、公共配套成为“张家港援疆”在巩留镌刻的足迹,也成为巩留人心中永远铭记的情谊。携手向前,张家港援疆干部人才将坚守使命担当,与巩留人民一道争分夺秒、苦干实干,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新的希望。(新华日报 作者 宗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