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来源:新华日报  |  2022-12-15 09:41:49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如东:植此青绿著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

  近年来,如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追梦逐绿,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绿、环境更优美。

  监测数据是如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截至11月底,如东县PM2.5年均浓度为21.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0.5%,在全省54个县(市、区)排名第一。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底,如东17个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达100%,同比提升29.4个百分点,预计年底顺利实现100%达Ⅲ类水的目标。

  绿色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东突出各类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向海发展专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沿海地区的功能布局,统筹协调用海秩序,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努力打破粗放型、同质化的发展模式,通过“三线一单”分区管控、重点行业绿色发展,逐步引导低档低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有序退出,着力招引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项目在如东落户。结合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开展立体生态牧渔试点。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赋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构建以风电、LNG、光伏、氢能为主体的多层次绿色能源产业格局,推动形成“以发展反哺生态、以生态促进转型”的绿色路径。2021年,如东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约占全省新增规模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创下同年并网单体项目数量最多、容量最大两项纪录,建成了全国首个风电母港、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

  近年来,如东发挥绿色引导作用,聚焦行业转型提升,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出台《如东县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对12个重点行业制定了准入门槛和转型标准,从解决产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强化源头治理,加快绿色转型,着力构建具有如东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组织开展对12个重点行业的摸底排查,形成了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成立县级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工作专班,细化推进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在服务中助推企业不断转新转绿。如东实施镇区总量库制度,大力度腾出环境容量,仅2022年就挖掘出18个水污染减排项目、496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形成污染物减排总量合计1000余吨,为高端绿色项目提供环境资源要素保障。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申报绿色领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提高企业绿色技术水平。聚焦营商环境提升,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专精特新项目组织专业服务队伍,提前介入环保服务,组建优质企业“体检”帮扶专家小组,对“白名单”、上市、拟上市和相关重点骨干企业,从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环境应急管理落实等方面开展兜底式环保“体检”活动。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推进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绿色发展的前置条件。从2018年至今,如东建成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400公里污水管网、500余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南通东江环保、盛大环保等危废处置设施建成投运,建成3个重点园区监测监控系统,先后投资近1500万元建设14座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3座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3座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10座镇界水质自动监测站。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生态环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厅党组工作部署,立足主责主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水环境质量改善,如东进一步突出重点断面。编制了5个国考断面溯源整治方案,全力推动111项水质提升措施的落实,以治水工程的落地生效来切实推动水质提升。同时,扎实推进1685个入河排污口的分类整治,均已完成封堵取缔、实现整治提升。成立断面水质提升工作专班,不断完善“断面达标负责人”制度,针对临界达标的断面,第一时间发送预警提醒,通过全面开展问题断面溯源分析、督办、约谈通报等多种形式共同推进断面达标。进一步突出关键时段。组织开展了首季“对标进位”专项行动,有力推进2万亩农田退水净化、6个沿海镇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程、生活污水临时转运等措施。进一步突出敏感企业。对所谓“零排放”企业全面排查,共梳理出203家企业各类问题共790条,正推进整改中;开展49家浆纱企业废水专项整治,目前厂区废水暂存设施和视频监控装置全部安装到位,并落实浆纱废水转运“四联单”制度,实现了浆纱废水全流程监管。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如东坚持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臭氧和PM2.5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 “三大协同”,深入开展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围绕大气站点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健全站点周边污染源排查、“一图一清单”动态更新、队伍巡查督查考核制度,为稳步改善空气质量筑牢组织保障。完成90家企业30多万个点位的废气泄漏检测与修复,精准制定“一企一策”。对16家浸胶手套产业集群、55家化工企业、21个园区的124家涉气企业开展产业废气专项整治,企业治气水平明显提升。深度治理工业锅炉、窑炉等涉气污染源,实施重点行业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30%以上。

  守护一方净土,如东先后开展固废危废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治理等多项专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735家企业实现危废网上申报和转移网上备案,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完成全县农用地535个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开展288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国家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成投运。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东加大执法力度,并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持续开展“环保大练兵”和“环保执法争先进位”专项行动,通过媒体曝光、强制断电、征收差别化水价、银行限贷等措施,形成了环境失信企业多渠道惩戒机制。仅最近五年,共下达生态环境处罚决定1352份,处罚金额超1.2亿元,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22起。如东生态环境执法在2017、2020年两度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如东生态环境执法局荣获2020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全省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获得第一名(区县级)。

  美丽如东建设蹄疾步稳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近年来,如东不断做好沿海发展的“生态+”文章。规划沿海生态景观带,逐步提升主要干线道路与海堤的联系,提高岸线绿化覆盖率,贯通骑行、步行道,通过交通、景观、驿站等方面的改造升级,努力打造生态绿廊。逐步开展岸线修复整治与生态建设,促进海岸线自然化、绿植化、生态化,拓展公众亲水岸线、改善海岸景观,提升海岸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加快推进滨海生态文旅项目建设的速度,进一步挖掘如东海湾、滩涂特色,努力改善海湾环境质量、修复海湾生态功能。国际温泉城、海之城、金蛤岛景区、南渔村乡村旅游集聚区、国家海洋公园五大特色板块协同发展,绿色风电“海上森林”、海防公路“天然氧吧”、千年古镇“烟火栟茶”……不断为江苏最美海岸线和南黄海第一生态湿地增添新亮点。

  从沿海到内陆,如东以绣花功夫潜心打磨,旖旎景观串珠成链。以“治水”为主线的“三河六岸”项目是如东投资体量最大的绿化景观工程,总投资约12.61亿元。项目对如泰运河、掘苴河、掘坎河及其支流城区段,采取新建或改建生态岸坡、景观绿化等综合措施,沿线立体种植种类繁多的植物,景观带一年四季风景常在,规划全线贯通的园路、骑行绿道、亲水漫步道,实现城市与河道的无缝衔接。经过数年建设,项目圆满收官,成为如东百姓文娱休闲、生态康养的亲水公园,“举目见绿、百步见景、千步见园”的城市风貌日渐凸显。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如东沿海有22万公顷的天然湿地,除黑脸琵鹭外,还有勺嘴鹬、白天鹅、黑翅鸢、黑嘴鸥等,吸引了30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繁殖。

  作为海洋大县,滨海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出台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创建省级湿地公园、开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八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实现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

  如东还号召广大涉海企业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有60多家涉海企业积极响应,生态修复资金累计超过2亿元。目前如东海域的大黄鱼、黑鲷、半滑舌鳎等种群正在逐步恢复、稳定增加,渔业资源总体保持了均衡平稳的发展态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东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陈小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