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常州市天宁街道荆溪福院、荆溪人家小区附近的居民们发现,小区门口的东下塘、乌衣浜路段悄然发生了变化,道路两侧的地面、墙面上多了一个个精美可爱的羊毛毡、钩针作品,为社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制作社区微改造作品 摄影 刘家奇
原来,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老城厢复兴发展”实践团队在天宁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羊毛毡、钩针等手工作品,以“微改造”方式打造“风貌街巷”,为推进常州市老城厢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2年开始,常州老城厢复兴进一步提速,不仅要唤起“旧记忆”,还要焕发“新魅力”。依托天宁街道党建联盟平台,实践团队在学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天宁街道党工委取得联系,并前往天宁街道辖区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将东下塘、乌衣浜作为改造路段,围绕“老城厢 新风貌”这一主题进行改造。该路段全长约400米,与青果巷隔河相望,文化底蕴深厚,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整体环境闹中取静,人文气息浓郁,但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部分区域有墙皮脱落、界面凌乱、地面破裂的现象,尤其是坐落其中的几栋自建房,墙面斑驳老旧。实践团队走访了钟楼区东头村社区、南城角·牡丹里文化创意园区,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改造经验。经过调研走访,实践团队决定以羊毛毡、钩针这类在社区环境美化中不太常见的材料,作为本次改造的独特“画笔”,提升老城厢社区“颜值”。
进行老城厢社区微改造 摄影 谢文杰
利用暑期,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了100多个手工作品,针对墙面、地面等不同场景,设计制作了形态各异的动植物,包括多彩的玫瑰、精巧的盆栽、可爱的小动物。
9月4日下午,完成准备工作的实践团队赴改造路段进行现场布置。风雨交加、阴晴不定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同学们的热情。大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手工作品固定到地面裂缝、墙面破损等处,过程中不时有路人被吸引驻足观看,夸赞同学们的创意。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有效改善了基层社区环境,让人居环境更舒适、更有品味。
老城厢复兴发展实践团 摄影 谢文杰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了解了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明白了社区治理不仅是说说而已,更要积极探索创新,在有限的条件上发挥巧思,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让居民们更加信服和认可。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学生许严表示。
本次“老城厢复兴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发挥天宁街道“党建联盟”阵地优势、深化校地共建成效的一次积极尝试。下一步,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持续围绕“党建联盟”继续加强沟通协作,持续打造社会实践平台,凝聚青春能量,激发社区活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充分发挥专长特色,积极投身实践锻炼,为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赋能增效。(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