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泰州市海陵区深入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强化统筹推进,突出示范带动,以“援法议事”的“小风景”撬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大课题”。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工作格局立体化。海陵区将“援法议事”工作纳入《法治海陵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列入平安法治建设工作重点和“党的建设”考核体系。海陵区委依法治区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贯彻省市文件、会议精神及决策部署;结合海陵实际,制定“援法议事”工作方案,组织各镇(街道)每月举办特色活动,每季度进行情况交流,每半年开展工作推进会,切实担负起组织者、推动者职责,在全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区委依法治区办业务指导、相关部门单位辅助”的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立体格局。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援法议事品牌化。海陵区一方面强化“援法议事”阵地示范建设,通过重点打造、以点带面的方式,全区“援法议事”阵地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整合、打磨辖区内百姓议事苑(亭)、群众议事廊、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党员堂屋等阵地资源,设立接地气、有活力的援法议事“加油站”,让法治之风润物无声地融入居民群众生活。全区村(社区)议事活动场所覆盖率达100%。海陵区另一方面打造各具特色的议事品牌,实现“一村(居)一品”。城中街道南山社区探索出“三问四拓五必讲”工作法,苏陈大冯甸村探索援法议事“五步走”新模式,城南新胜社区探索推出“六步议事法”,形成了“一核多维、百花齐放”的品牌布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议事活动常态化。海陵区制定议事清单,各村(社区)通过采取公开征题、代表荐题、群众点题等方式,靶向收集汇总基层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问题,梳理形成援法议事清单,动态反馈城乡基层多元化治理需求。丰富议事形式。海陵区灵活采取“广场议事”“楼栋议事”“现场议事”“睦邻点议事”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推动“援法议事”工作聚人气、接地气。海陵区规范议事流程,健全“每月一会”“急事急议”“一事一议”制度,不定期召集议事团成员会议,公布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对援法议事议定事项,明确专人负责推进落实;通过供需匹配、精准对接,形成群众有需求、阵地有保障、服务有响应的“援法议事”海陵模式。(文 曹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