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三份“体检报告” 看无锡锡山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1-12-30 18:43: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心怡责编:周经韬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近日,无锡锡山区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体检”,对标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动态监测,为区域经济吸引力“把脉”,从市场主体的需求期待和意见建议中,寻求改革的动力和方向。

  自拿下“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列全省城区第一”以来,锡山始终将这面红旗抓在手中、扛在肩上,在无锡市率先建立营商环境区级第三方动态监测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向最高标准攀登、往最好水平努力,把优质营商环境打造成为锡山发展的“金字招牌”。三份共236页的“体检报告”,一组组数字背后,蕴藏着变革的决心。

  找出痛点 坚持“颗粒化”改进

  2021年,锡山区出台《锡山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1》,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156项重点任务清单。5月,围绕这个方案及高位对标设区市评价体系,锡山区启动第一轮营商环境动态监测,找出当前全区营商环境的问题和痛点,再造流程,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三份“体检报告” 看锡山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1230140407

会议现场

  报告显示,锡山在费用成本降低、流程优化完善、新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落实等工作上有亮点,在数据互通、平台应用与完善、制度建立与落实、政策宣传等方面存在不足。报告监测共反馈13大类38个问题,形成营商环境“颗粒化”改进清单。区发改委第一时间梳理形成整改清单和改进建议,在限时整改的基础上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事项落实到位。

  以评促改,2021年锡山区营商环境持续向优。锡山在政务服务上,在全市率先启用“大综窗”无差别受理窗口,设立16个综窗,对20个部门的459个事项全面实行一窗式无差别受理,在全市率先开发“一窗受理”接件平台、率先推行“企业上市挂牌守法证明一件事”;在要素保障上,首创区级层面电力直通车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启动工业项目“竣工即登记”、率先实施“科创飞地”引才新模式,建成“送电进门、拎包用电”示范园区;在放管服上,出台市场监管领域涉及行政指导的规范性文件《无锡市锡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指导工作规则》,落实柔性执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调查问卷  问出企业家心声

  2021年9月,锡山给辖区企业家发了一份满意度调查问卷,邀请企业家为锡山营商环境打分和建言献策。此次调查构建了“1+1+8”的指标体系,1个企业基本信息模块、1个综合满意度模块和8个特色专题模块,从政府办事、资源要素保障、监管执法、获得融资、惠企政策、创新环境、人才服务、政府诚信与企业权益保障等维度衡量企业对锡山区的营商环境专项水平。

三份“体检报告” 看锡山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1230140433

企业服务

  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874份,开展企业家深度访谈20场。报告给出企业满意度总体表现优秀,其中要素保障和创新环境满意度均在90分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才保障不足、监管执法频次高、获得贷款存在困难及成本高等方面,许多受访企业最期待的是惠企政策及政策兑现。

  区发改委将报告反馈给各板块、各部门,围绕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着力做好企业纾困解难工作。

  久久为功 打造“锡山样板”

  第三份“体检报告”主要是对标省评指标开展监测,为锡山区现阶段营商环境提供客观有力的评价和描述,同时,深入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企业需求,并与第一轮监测进行对比,了解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从指标分值来看,呈现出‘两升两降五平’,我们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各领域的全面改善。”这一年,锡山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和优化的同时,新的矛盾和难点也从不同方面显露出来。第三方机构还就相关部门在平台建设、政策保障、审批效能、部门协同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点对点上门对接服务。

  针对第三方监测结果,锡山将积极投身下阶段工作,紧紧围绕打造“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锡山样板的目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颗粒化”改进,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营造“热带雨林”生态。具体措施包括加速“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登记”常态化,全面推进“通接通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推行更多高频服务事项“秒批秒办”等。(文/图 希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