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使命在肩,护一江清水北上
江都水利枢纽的银杏大道是很多扬州人深秋必去的打卡目的地。游至银杏大道的尽头,一块写着“源头”二字的大石碑提醒着人们,这里还是一个特殊而光荣的所在。这里不仅是长江、运河、淮河的三水交汇之地,更是南水北调的源头起点之一。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扬州市境内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汇处,主要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等组成。1958年江苏省水利厅提出“扎根长江、江水北调、引江济淮”的总体规划。1961年12月,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张照片拍摄于1963年,是江都一站首次开机运行的场景。”在水利枢纽展览馆内,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顾芸指着一张照片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建设江都一站这样大规模的泵站尚属全国首例,从1961年开工建设一站,到1977年江都四站顺利建成,建设者们按照‘边建设、边投产、边配套、边提高、边发挥效益’的建设方针,艰苦奋斗17年,一个大型水利建筑群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水利兴,则仓廪实。建设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千百年来为害人民群众的江淮水患。江水北调工程以江都抽水站为起点,通过沿途九个梯级泵站逐级调水北上,淮河下游的千万群众从此免除了涝旱之灾,苏北1000万亩盐碱地得到改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则是在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向北延伸。一期工程从2002年底开工,经过11年的建设,2013年,源于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一股江水向山东半岛输出。从此,向华北地区输送优质生产生活用水成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功能。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泵站群,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50多年来,让昔日“十年九灾”的苏北平原变成了如今的“米粮仓”,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成了全年通航的“黄金水道”。如今,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已打造“一区三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实景课堂,浓缩治水精华,传承治水精神。(新华日报 记者 汪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