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韩小强 通讯员 苏仓轩):日前,苏州太仓市双凤镇新湖村“菜篮子”蔬菜基地上的大棚里,红红的番茄已挂上枝头。
在新湖人眼中,一颗小小的红番茄,见证了40年番茄种植的传承和创新,见证了老中青三代农民的初心接力,也见证了新湖农人“酸酸甜甜”的奋斗历程。
新湖村依托“菜篮子”基地,新建“田间学堂”,为老中青三代农民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实践的载体。
一代劳动模范 “番茄大王”蒋淑荣
新湖村村民大多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蔬菜多为自产自销。新湖村第一代劳模蒋淑荣便尝试通过规范番茄流程、合理规划种植空间等方法,开始了科学种植之路。
“祖辈传下来的番茄品种还是太落后了,我们的种植技术还是跟不上。”蒋淑荣每天早出晚归,奔走于田间,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还跑去上海、南京等地寻找优质的番茄品种,几经奔波他终于找到了口感好、产量高、抗病强的番茄新品种,并在新湖村引种成功。在他的带动下,新湖村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植番茄,并不断向蒋淑荣请教经验。
蒋淑荣希望能独创富有新湖特色的种植模式,最终总结独创出了“番茄-丝瓜-莴苣三茬套种”种植模式,亩产出2万元以上,亩效益可达1.5万元,大大地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土地盐碱化危机。
二代党员模范 “番茄先锋”张仁极
对于新湖村另一位江苏省劳模张仁极来说,番茄也有着特殊的意义。1998年从部队退伍后,这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心想着回家乡种植蔬菜,他从2000年11月起,开始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成为一名农村经纪人。在诸多大棚蔬菜农产品中,张仁极最想种好的就是番茄,把“新湖番茄”这个农产品品牌打响,也想把新湖村的知名度提上去。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种出的番茄等蔬果无农药残留、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喜爱。同时,张仁极逐渐尝试种植更多的番茄品种,普罗旺斯番茄、圣女果......把一个个品种逐步引入大棚内,开拓出了番茄种植的新思路。
三代定制村干 “番茄达人”农业委培生
2018年,新湖村“菜篮子”基地建成,基地上出现了一些更加年轻的身影——农业委培生。
农业委培生深入到地头田间,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与农民的种地经验相结合,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新湖村农业委培生翟维杰和邹顺就经常跟着张仁极,蹲守在大棚里,学习番茄种植技术,研究绿色食品种植技术。
目前,“新湖牌番茄”已成功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开始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努力。农业委培生们还研究入驻电商平台,以实惠的价格,将番茄配送到周边城市的居民家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