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持续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2021-07-19 10:45:03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尹红燕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苏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抓总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全省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涌现了一批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催生了一批体现乡村价值、吸引人才下乡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那个孩提时代设法离开、离开后魂牵梦绕的家乡,正展现出令人向往的现实模样。

  聚焦生态宜居,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们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眼前的生活环境改善问题,突出重点,聚焦短板,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连续多年将农村改厕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300多个乡镇全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74.6%,其中苏南地区实现全覆盖,“白水绕东城”的景色在江苏省乡村随处可见。村容村貌全域改善,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邳州经验”在全省推广,“绿美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户洁村美”蔚然成风,美丽乡村俨然成了散落在人间的“桃花源”。

  聚焦持续发展,持续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

  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做加法,显著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导向,培育壮大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生态畜禽、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有力保障了全省8400多万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持续做减法,加快修复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科学实施轮作休耕和保护性耕作措施,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降低耕地负荷。持续做乘法,有效拓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利用体系逐步建立,让原本散落田间的“废弃物”变为优质的“清洁能源”、“再生能源”。

  聚焦富裕富足,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成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新增长点。优美人居环境带动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跃升。乡村住房、道路、通讯、物流等设施服务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网红新农人”,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优美人居环境推动乡风文明高标准建设。总结推广“马庄经验”,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办好办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充分展现当代农民的新面貌、精气神。优美人居环境促动乡村治理高效能开展。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纳入村规民约,把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倡导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家园建设,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一幅“传统农家味道、现代农业气息”的美丽乡村现代图景正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新五年开启新篇章,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施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奋力展现新作为,努力打造环境质量高、人居品质高、文明程度高、管护水平高、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人文美的美丽田园乡村,把江苏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鱼米之乡”。

  南京全域建设美丽田园乡村

  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整村推进,三年完成324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建成111个整治示范村;突出“五村”共建、全域覆盖,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创新街企结对、市场运作,将污水治理按照建设运行一体化要求,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国企集团参与市场化运作,其他工程采取“街企结对”方式,由国资平台施工,街道配合;强化全民参与、长效管护,开展系列“乡村美·宁姐行”美丽庭院创建和共青团“统一行动日”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自然村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个、市级及以上各类美丽乡村1337个,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无锡着力打造“新江南乡村”

  无锡市围绕“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高位筹划、统筹布局,创设长效管护新机制,制定出台“六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长效管护实施意见;建立立体式、全覆盖督查新模式,全市域实施“红黑榜”测评,开展第三方暗访测评和市级部门随机抽查;打造群众监督新手段,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信息系统,设置“随手拍”功能,把问题第一时间直达所在镇街进行整改;聚力共建“最干净乡村”新亮点,启动交通沿线和重要节点村庄环境整治优化提升,集中力量推进实施“四清四美”(四清:全面清除暴露垃圾、沿线杂物、违章搭建、残垣断壁;四美:田园风情美、水岸风物美、建筑风貌美、空间风韵美)工程,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徐州多点统筹提质增效

  徐州市坚持统筹推动,下好“先手棋”。坚持一张“路线图”抓到底,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坚持创新先行,打造“全景图”。在全国先行试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治理实践。沛县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径,创新垃圾分类处置“六化”新模式。坚持健全机制,打好“保障战”。铜山区设立5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新沂市实行“红黑榜”和“挂单销号”整改制度,实招硬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全市农村环境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蜕变,2020年全省、全国推进现场会先后在徐州召开,公共空间治理“邳州经验”被写入省委文件。

  常州推进“三村”同建一体化

  常州市以“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为总要求,以构建“三山三湖四田园,三环六线百美村”特色体系为目标,以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一体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高标准打造“五区二十四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溧阳市三年投入10亿元,实施“美意田园五项行动”。金坛区组织开展“五十百千”行动,着力打造5个示范村(示范片)、10个精品村、100个美丽宜居村,建设1000个整洁村。武进区以自然村为实施单元,分类进行整洁型、康居型、美丽型“三型”村庄创建。目前全市已建成首批“两区十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主体核心区,一大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正在常州大地上开花结果。

  苏州常态长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苏州紧扣三个对标,坚持从“全面、全域、全力、全民”四个维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专项行动,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注重运用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创新开展飞行检查的方式,组织专项考评、单项考评和综合考评。建立领导挂钩制度及清洁指挥长制度,全市承担整治任务的79个乡镇155名党政主要领导挂钩196个村庄;1051名乡镇班子成员挂钩1594个自然村庄;998个村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8488名村干部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创新“红黑榜”制度,借力“手绘乡村”“美丽庭院”和“美丽菜园”等举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坚持举办苏州美丽乡村健康行,发挥品牌效应,吸引带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

  南通为江海田园乡村擦亮宜居底色

  南通市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各级各部门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精神,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市确定112个行政村开展示范创建,引领带动1500多个行政村整治工作,其中83个村升格为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4个村入选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千村万寨展新颜”活动,数量居全省第一。组织开展一季一跟踪调度、一季一考评、一季一点评、一季一通报、一季一次现场推进会、年度综合考核的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三年来,各级财政投入近100亿元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镇级工作奖补。建成1657支人数达1.36万人的村级保洁队伍,成为常年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的骨干力量。

  五治理五提升 绘就港城农村新画卷

  连云港市以“五治理、五提升”为主要内容,坚持高位推进、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典型示范,全面治理。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绘就港城农村新画卷。率先立法,强化保障。制定《连云港市乡村清洁条例》,以法制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试点,重点突破。以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开展畜禽养殖粪污“1+12+N”三位一体循环试点,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彰显特色。培树“美丽家园”示范点及“庭院美化”示范户,发挥妇女群体的独特作用,洁净家园,美化庭院。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手拉大手”等新路子,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淮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淮安市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建立四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机制,实行定性考核评价。市县联动,成立专班,开展日常督导评价工作。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工作突出的县区和镇村进行奖补。开展全域提升,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市筛选了84个行政村,筹集资金2.16亿元进行重点培植打造,其余村庄合理制定整治提升计划,梯队式推动全域提升。实行半月一调度,每月召开会议现场推进。开展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制机制试点,统筹农路养护、农村环卫补助、河道保洁等资金用于长效管护,提高管护工作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率。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的调研结果显示,96.5%的受访群众感到满意。

  盐城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盐城市通过“党建领动、巾帼行动、全民联动”相结合,带领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引导村级党支部牵头成立“共同缔造办”,积极发动村民开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社区治理活动。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动员千村妇女争创“美丽庭院”。探索制定“十户联创联保”制度,实施环境整治“十户联动”机制,巧用“红黑榜”“流动旗”等晒出环境整治新风尚,全民参与营造环境整治浓烈氛围。推广“财政拨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的“三个一点”物业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长效管护服务。建设省、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36个,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表彰,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扬州系统实施“三大行动”

  扬州市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强基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统筹协调,扎实有力推进,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等短板。宝应县积极推进“红黑榜”制度,高邮市坚持点、线、面结合分类整治,邗江区施行“多条线”激励,促进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镇江发挥党建引领 立足长效机制

  党建引领,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镇江市专门成立“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以村庄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突破口,分类定策、集中整治,分批销号。仅用140多天,全市7014个自然村全部通过验收销号,交出了一份“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点赞认可”的环境整治“新答卷”。多措并举,打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持久战”。常态化开展村庄环境暗访。每月进行随机暗访,每季度印发暗访通报。创新形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丹阳市实行“门前五包”责任制;扬中市开展“优美环境组”“最美庭院”评比,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再到“比比看”。强化投入,完善长效管护保障机制。市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对各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奖补。

  泰州多点创新探索整治新路径

  泰州市各地运用创新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一批特色典型。借力信息技术手段。高港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模式,拿出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专门用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探索开发“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化监管平台”,将村庄环境监管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融合,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实现了村庄环境监测全域覆盖,全区累计交办各类环境问题10383条,全部完成整改。泰兴市广陵镇等地充分调动群众主体积极性,与村民签订“美丽约定”。兴化市昌荣镇广泛开展以“出智、出工、出物、出钱,助困、助学、助洁、助美”为内容的“四出四助”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宿迁“干”字为先 开创人居环境新局面

  宿迁创新整治路径,形成了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以农房建设为示范、人居环境加快改善的工作格局。坚持空间治理创新抓手。坚持“共有共治共建共享”原则,做好农村公共空间“腾、用、管”文章,开展“五改善”建设,为环境整治提供空间、配套设施、拓展资金。通过空间治理村均增收21.33万元,植绿补绿392万株。坚持农房改善集成示范。按照“五通八有十到位”标准,在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全面重构环境水平,配齐整治设施,健全管护机制,成为生态宜居样板工程,已改善农房16.3万户。坚持“五美庭院”特色平台。通过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积分”换奖品,广泛发动农户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已建成“五美庭院”24.4万户,群众参与村庄清洁600余万人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