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民宿行业走过井喷期,迎来“成长的烦恼”——如何从“打卡游”走向“深度游”
溧水区山凹村民宿业态提档升级,打造南京首个新型民宿试点村。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7月10日,2021南京首届乡村民宿服务技能大赛开幕式暨产业发展论坛在浦口区不老村举行,这不仅是一个民宿人竞技的舞台,也是一个行业人士和专家学者传道解惑的平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是很多人对于度假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下乡村民宿正在努力的方向。
南京生态本底良好,山水林田湖交融相映。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等业态热度持续上升,兴办乡村民宿正成为广大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为助推乡村振兴带来了“流量”,注入了“活水”。
走过遍地开花的井喷期,南京民宿也迎来“成长的烦恼”,如何留住客人、从“打卡游”走向“深度游”,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天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将民宿产业与乡村民俗、传统文化高度融合,拓展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的高品质民宿供给,为游客塑造一种美好文旅生活,是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方”。
全市超过300家,民宿遍地开花
本次大赛是近年来南京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次民宿行业比赛,早在7月8日,大赛初赛已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开启。
村野山歌的莲香鱼头、水云间的泉水甲鱼、不老传说的葱香萝卜糕、凤桐院的刀板香大饼……带着各自的拿手菜,来自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六个区的139名民宿代表参与现场角逐、同台竞技。
近年来,南京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把推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赋予以民宿为要素的乡村旅游强大动能,六朝古都的生态资源优势,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新优势。
开幕式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金卫东介绍,目前,南京市现有乡村民宿300余家、床位1万余张,2020年全市上线乡村民宿住宿销售额9082.3万元,拉动乡村消费3亿元。今年以来,通过大力推进民宿村改造,浦口黎家营等首批6家民宿村接待疗休养劳模56批次1517人,接待游客5400余人,平均客房出租率超过30%。
数量爆发的同时,也诞生了不同的经营模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南京市主要形成2大类、6种民宿运营模式。
一种是以村民为主体,包含三种模式:一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经营理念和能力的家庭,改造原有房屋后自建自营民宿;二是村民将房产出租给村内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城区人或者酒店管理公司,自己以租金获取收入;三是分红模式,由村集体或国有企业投入资金对村民房屋进行装修,统一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村民每户一人参与经营,享有提成。
还有一种是以社会资本为主,包含三种模式:一是由社会资本租用村集体土地,完全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自营模式;二是由村集体投入土地房产,社会资本投入设计、装修资金,由知名酒店管理公司运营的联营模式,村集体和社会资本进行收益分成;三是由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多方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来开发、建设、运营民宿的合营模式,村集体通过股本分红获取收益。
“民宿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势头持续高涨、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品牌效益逐渐显现是我市民宿发展呈现出的特点。”金卫东表示。
从“打卡游”走向“深度游”,民宿发展进入转型期
“南京民宿产业总体而言已经完成了粗放式生长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核心优势从设计、硬件、环境等因素转变为生活体验,从网红打卡地转变为心灵归属地。”开幕式上,南京市民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费盛忠的一席话,讲到了不少民宿人的心里。
对此,浦口区黎家营民宿村的许贵玉深有体会。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六组,是被当地村民叫做黎家营的山洼洼,过去没水没电没路,是远近闻名的“三不通”。
“水墨大埝”依托2014年青奥会一炮走红。2018年,许贵玉把自家小楼改造成农家乐,3间客房外加餐饮,一年净收入近10万元,“那时候办民宿的人少,钱好赚。慢慢的就不行了,做的人多了,市场竞争大了。”许贵玉说,每当游客问她这里有什么特色,有没有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场所以及可以参加的风俗活动,她总是面露难色。
投资势头不断高涨、农民自有资本不断加入,尽管促进民宿发展的力量不断增长,但民宿人的压力更大了,因为游客“更加挑剔”了。
溧水区洪蓝街道傅家边山凹村村民黄梅珍,有着同样的担忧。她的香野民宿经过改造升级后客源越来越多,还成为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入住民宿之一。
客人退房离店时,她总会问问他们玩得开不开心、怎么不多住几天,“一般客人都会说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来了以后就是吃吃睡睡。我会推荐大家在附近钓鱼、采摘,但他们认为还是不够。”
去年春节期间,溧水“秦淮源头看灯会”、传统民俗舞大龙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目光和关注度,彼时住在她家的客人也玩得十分开心,黄梅珍觉得,如果平时也能举办这样的民俗活动就好了,客人们就能留得住了。
如何从“打卡游”走向“深度游”,是目前民宿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当下,随着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游、周边游、短途游成为新主流,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位移,而是需要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从体验式消费过渡为沉浸式消费。他们对文旅产品的关注度不再受限于普通的功能和价格,更关心自我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民宿作为一种住宿新业态,人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但如今大家口中的民宿,已经远不是最初农家乐的发展业态。”费盛忠表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兼具“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双重目标,未来1—2年,民宿人要把握好民宿产业升级转型的窗口期,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变化,顺势而为,在传统民宿基础上,大力拓展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的高品质民宿供给,推动民宿产业高融合发展。
融入民俗特色,塑造美好文旅生活
在约2米高、5米长的木架上穿插着十余根小木棍,木棍上挂满2米长的面条,远远看去像是银丝坠成的幕帘,这是江宁非遗重点保护项目“铜井挂面”,也成为游客入住黄龙岘茶文化村必定品尝的美味之一;有400多年历史、500位村民才能舞动、号称“江南第一大龙”的骆山大龙频频在溧水草莓节、梅花节等活动中登台演出,通过举办跟着非遗游溧水活动,也让这里的民宿赚足了眼球……
近年来,民宿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住宿形式,而是成为都市人群体验乡村生活、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在东南大学教授、博导陶思炎看来,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莳花种草、古建修复、民宿开办、博物陈列、休闲娱乐、洋景移植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乡土民俗资源的应用还不太充分。
他认为,南京至今还没有一处荟萃各类乡村民俗项目的、较有规模的民俗村,乡村旅游和民宿开办对传统节日的应用还不突出,也还没有民俗旅游专线的开辟。不仅如此,南京还缺乏对参与的管理人员、建设人员、从业人员等进行民俗知识和非遗理论的培训。这些都说明民俗在民宿发展中的作为和地位还没有显现出来。
“民宿产业与乡村民俗本不可剥离,否则就违背了发展旅游文化的初衷,而沦为普通旅馆业的开办了。”陶思炎说。
这种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将民俗与民宿相结合的观点,与南京文化名人叶兆言所说的“乡土文化与民宿”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叶兆言认为,民宿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大量城市人群的乡土情结,民宿经营者必须做到“既能高大上,也能充满乡土气息”。
“所谓高大上,指的是在硬件设施配套方面,必须满足都市人群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而所谓乡土气息,则是成为有灵魂的、充满着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栖息地。”叶兆言说,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探索“民宿+非遗”“民宿+民俗”等融合发展方式,同时要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挖掘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融入旅游民宿开发建设。
诚如与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所言,推广和发展民宿产业,打造的不仅仅是停留的驻地、瞬间的风景,更是在塑造一种美好文旅生活,这也是民宿行业能够“行稳致远”的重要原因。(南报融媒体 记者 鲁舒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