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市民定制个性化城市客厅,5年内将增至50处以上 在南京,有一种美好叫遇见“梧桐语”
火瓦巷“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南报融媒体 记者 吴丛熙 摄
最近,广州路、火瓦巷分别建成一处环境优美的绿色空间,一个以历史名人为线,彰显文学之都气质;一个以红色文化为本,在烟火小巷中传承红色记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
小型城市客厅以南京的绿色名片“梧桐”为符号,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驿站,成为感受南京文化、体验南京魅力的特色空间。
南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空间虽小,“梧桐语”却是2021年南京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作为给市民定制的个性化客厅,2021年“梧桐语”的目标是建设不少于10处,5年内则将增加至50处以上。
为什么要建“梧桐语”?
市建委副主任崔永国说,“梧桐语”是“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建筑和活动空间,是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驿站”。“小”是指体量小,建(构)筑物面积约50—200平方米;“精”是指功能丰富精彩,包含便民服务、文化展示、书香花香咖啡香等主导功能,还会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美”是指颜值高,建筑本体、外部环境、内部装修、城市家具都要具有艺术美感和网红气质,力求成为爱心服务、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打卡地。
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的实施意见》,推动“美丽中国”战略和“美丽江苏”建设决策部署在南京落地生根。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布局“梧桐语”小型城市文化客厅,逐步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驿站,让城市的街角飘着咖啡香、透着文艺范。
南报融媒体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早在2017年,鼓楼广场与和平公园就推出了2个“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作为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南京着手在全市推广布点小型城市客厅。“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主要优选城市窗口地区、人流活动聚集的开敞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游园广场进行布点,逐步构建城市、片区、惠民三级空间布局网络体系。在玄武湖、秦淮河、滨江风光带这样的城市风景地标处有,在青春广场、尧化门广场乃至背街小巷这样的市民生活、休闲小空间里也有。
“梧桐语”走进小巷,感受“星火巷传”
7月6日,南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刚刚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火瓦巷。
红色的鲜花、红色的栈桥、红色的党建驿站和朗读亭,镶嵌在种满绿植的广场上。“火瓦巷相传在明代为烧瓦的地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遍布中共地下组织。”建设单位历保集团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改造,全面梳理了道路沿线空间载体,充分挖掘红色基因,将火瓦巷打造成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党建文化街区。围绕“星火巷传”主题,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相互交织。
火瓦巷“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一角的朗读亭,作为团员青年活动基地,配备了朗读用一体机。似飘带般蜿蜒的人行栈桥采用中国红,象征着红色精神生生不息。这些元素都是在向先辈们致敬——抗战时期,南京情报组在这里将获取的情报源源不断送出;今天的火瓦巷小学,曾是中共白下小教支部成立地;雨花英烈李耘生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成立共青团南京特别支部,担任新的中共南京特委书记。
居民陈女士说,家门口有了这个空间,大家都非常开心。尤其是了解街巷的红色历史后,倍感自豪。在附近工作的市民戴小姐表示,红色元素在这里以一种“时尚”的面孔展示,让年轻人更有亲切感。
50处“梧桐语”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市建委建设二处处长董文量介绍,小型城市客厅的建设充分研究了人的需求,挖掘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再到基层问需于民。仅为规划选点,沟通对接商讨就不下十几场。针对不同的点位,规划不同的定位,提供不同的服务,“梧桐语”是“文化展示站”,也是南京人家门口的“生活服务站”“公益小课堂”。
“梧桐语”承担着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任务。“梧桐语”免费为市民提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电源、WiFi,以及冷热水、雨伞借用、休息座椅、阅读空间、城市直播、导览咨询、微波加热、应急救助等;作为公益活动空间,每年还将开展20场以上人文历史、亲子育儿、健康养生、消防安全、书画艺术、园艺茶道等科普讲座;设有厕所的向公众开放;条件具备的设置无偿献血点,提供血压测量、医疗咨询等专业服务和儿童游乐、学业指导、临时看护、图书借阅等便民服务。
以火瓦巷“梧桐语”城市客厅为例,这里定位为惠民级空间,由基层社区进行管理,并设置基层党建驿站,既是红色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惠民、便民的窗口。驿站内,设有阅读休憩、急救、血压测量、无线网络等设施。
广州路的袁枚“梧桐语”城市客厅,紧邻南师大、三甲医院,定位为片区级空间,提供阅读空间、公益活动、微波炉加热、卫生间等16项公益便民服务内容。在屋顶平台,人们可以闲坐观览城市,品着咖啡感受闹中取静的乐趣。
2021年5月开放的高桥门“梧桐语”城市客厅,设在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高桥门公园入口处,定位为城市级空间。通过设置明文化视听区、阅读休闲区、明外郭十八城门互动体验区、儿童活动区等七大功能区,展示美丽古都的文化魅力,也营造了亲子文化的氛围。
目前,南京已建成鼓楼广场、和平公园、绿博园、江边路、高桥门、火瓦巷等6处“梧桐语”城市客厅,袁枚“梧桐语”城市客厅即将开放。按照计划,2021年南京将建设不少于10处“梧桐语”城市客厅,5年内则将增加至50处以上。
五年四步走,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样本
建设“梧桐语”客厅,既是美丽古都《实施意见》的要求,也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试点方案中的一环。2021年6月,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政府引导、科学布局、多元展示、逐步集成”的思路有序推进。具体实施步骤共分为四步:方案编制阶段(2021年5月底前)、试点推进阶段(2021年6月—2021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4年12月)、评估提升阶段(2025年1月—12月)。
董文量表示,按照方案要求,“梧桐语”由市建委负责规划、建设、统筹、功能设置和运营管理等,市文投集团负责总体建设管理、运营指导和总体考核评估,并利用客厅空间推进“文学之都”宣传。鉴于其公益属性,将在审批上、财政补贴上给予一定的便利和扶持。鼓励专业机构、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参与小型城市客厅的设置。但这块牌子不是一挂了之,而是要制定负面清单和考核机制,不允许随意变更客厅的功能,植入不合时宜的业态。对优秀门店窗口进行奖补或荣誉授牌,落后门店窗口则要整治甚至淘汰摘牌,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态势。
未来五年,南京将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的美丽古都”。融合“+公园”和“公园+”理念,依托城市游园、广场打造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将如满城梧桐一般,带来遮荫的清凉和满满的古都气质,为建设美丽江苏的“南京方案”提供样本。到2025年末,美丽古都将呈现出“美丽可品味、空间可融入、历史可阅读、温度可感知、安宁可依托”的现实模样。(南报融媒体 记者 何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