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创新周前沿科技展落幕 3D云展馆持续开放,虚拟情境体验酷炫生活
6月25日,南京创新周闭幕。本届创新周采取“线上+线下”的办会模式,不仅有高端论坛、产业对接、成果发布等活动,还有大家关注的“前沿科技展”。作为每年南京创新周的“亮点节目”,来自多个国家的前沿科技成果和项目为观众开启生动的科幻之旅。《科技周刊》记者在体验中感受到,传感芯片、量子APP、康复机器人……这些领先科技已经全面走进我们的生活。
前沿科技展重点设立了创新周成果主题展,包括紫金山实验室“B5G网络智能开放平台”等产品6个、新研机构南京吉相传感成像研究院“超大规模图像传感芯片”等产品4个、量子安全通信和移动办公应用软件“量信”APP、中汽创智“电堆”等产品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量子”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运用。科技展上,基于量子密钥核心网技术,创新性地将量子密钥分发服务拓展到智能手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海量终端上。
“量子技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已经应用在用户密码设置上。” 南京易科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盛介绍,公司在今年南京创新周期间发布的“量信”APP,使用量子设备产生的量子密钥,可确保密钥真随机性,分发过程不可窃听,能从原理上抵御量子计算攻击,并结合国密算法,能为用户的通信链路和办公数据提供“不可破解”的加密保护。而前期“量信”核心功能模块已应用在南京市江宁区政务系统,并与“我的江宁”移动办公软件进行深度融合,为政务移动办公提供量子安全赋能。
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如何实现智能化教学?江苏省捷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思维训练教学系统,给出了答案。该系统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以丰富的临床案例为支撑,通过模拟中医临床诊疗过程对学生进行训练。
“比如说望闻问切的‘切脉’,就可借助脉象模拟设备,将病人真实的脉象输入后,学生在模拟设备上进行练习。”捷达医教高教事业部总监杜建辉介绍说,学生还可将自己得出的结果和专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现场,被动式行走机器人、激光雷达、生命体征智能检测仪等最新的前沿科技应用令人应接不暇。一款外观和无人机类似的大家伙,叫做机载“多参数探测激光雷达”,可以辅助探测大气风场、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云量、降水等,用于大气环境保障。同样吸引市民的还有VR安全科普体验系统。只需戴上VR眼镜,市民就可以体验消防火灾、地震灾害及人防警报等应急救护场景以及溺水、交通安全等科普场景。
靠近仪器,你的心率、体温等参数就会逐一显示出来,一款名为生命体征智能检测仪吸引了不少市民体验。“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毫米波生物雷达技术,能在不与人体进行任何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南京华曼信息技术研究院徐汾介绍,这套智能检测仪彻底摆脱了传统接触式设备或仪器在穿戴时的繁琐操作,也能避免一些监测中的交叉感染。同时检测数据通过WIFI自动上传,用户及家人或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或设定终端对其进行健康数据实时查询。徐汾表示,基于这套检测仪,研究院下一步还准备着手开发智能服装,“老人在外出游玩时,子女也能对他们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医疗废物易引起疾病传播是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科技展上,一款可全程追溯医疗废物的谷德医疗废物监管系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平台上记者看到,该平台将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平台上可以清楚看到医院每日医疗废物总量。
讲解员添彩凤介绍,每个医疗废物袋有不同“身份”的二维码标识,收集员通过手持终端扫码,将信息录入到系统。医疗废物入库暂存后,将进行称重确认数量、遗失或补漏登记。出库时也需再次确认重量和数量、获取处置公司信息、遗失或补漏登记。全程三次称重,可对其所属的环节和科室、负责人、重量、时间等信息随时查阅,如若产生任何异常或遗漏,可追溯到具体责任人。该项系统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终端技术,对分类的医疗废物进行二维码标识,实现医疗废物的过程信息化管理。
现在很多下肢康复的患者都是通过手臂支撑辅助的方式来完成下肢康复,如果手臂力量薄弱,康复起来比较困难。在科技展现场,《科技周刊》记者注意到了一种新设备,它可以通过一些关节的动力带动来辅助患者进行下肢的康复。
“这是一款‘被动式行走机器人’,可以通过几个关节的调节控制,帮助需要下肢训练的康复者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康复训练过程。”参展单位工作人员介绍,髋、膝、踝关节各个部位都有协同的动力,根据不同位置需要可以让设备受力点不同,以便分析和修正患者的正确步行姿势。设备是充电3个小时,可以在不同康复的情况下使用4个小时,患者体重可以在45公斤到80公斤之间,身高1.45米到1.75米之间。
目前,该设备已经在浙江两家医院试点使用。未来,设备的外观和细节还将升级,升级后,它既可以辅助下肢康复训练,也能让患者穿着更舒适。
《科技周刊》记者从南京创新周组委会了解到,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这次科技展也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方式。虽然南京创新周已经闭幕,但大家还可以在“南京创新周”官网(https://nanjingtech.cn/cloud)浏览3D云展馆,通过虚拟情境体验等方式了解和体验“前沿科技”。(新华日报 记者 张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