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旅游撬动全域发展 以共创融合打造“幸福经济” 争创“五个示范”,“美音自在溧阳”
初冬,56岁的王东海驾车行驶在长荡湖畔的“溧阳1号公路”,“去年,家门口的长荡湖湿地公园成功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像我这样的老渔民改行成导游的,至少有数十人,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过旅游撬动全域发展,让‘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成为溧阳的鲜明特质,让‘到溧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溧阳的城市标识。让美丽溧阳成为海内外游客共同向往的‘诗和远方’。”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表示。
诗和远方:争创全域旅游示范
靠水吃水,王东海的大半辈子都过着和祖辈一样的打鱼生活,去年年底,他成了长荡湖附近的一名导游,半年下来收入数万元。“我已经签了将自家住宅改建成民宿的合同,又将多一笔收入。”王东海笑着说。
驾车前往“溧阳茶舍”,经过“溧阳1号公路”,沿途有瓜果飘香、有湖光山色。溧阳境内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串连起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23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彻底打通了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带动民宿、茶庄、驿站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溧阳精心打造“溧阳1号公路”“溧阳琴廊”“溧阳十二望楼景观廊”的“一路两廊”生态绿脉,未来将持续擦亮“美音自在溧阳”城市品牌,打造现代化、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和文明旅游示范区,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生态画卷:争创公园城市示范
长荡湖2021年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与天目湖湿地公园遥相呼应。至此,溧阳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级市。
作为溧阳打造公园城市的“起笔”,燕山公园原本是废弃的矿山宕口,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县级城市公园,每天吸引数以千计的市民前来游玩。2021年6月,溧阳“十二望楼景观廊”设计成果展正式亮相。12座风格各异、和而不同的“望楼”,具备生态游憩、环境数据收集等载体功能,犹如镶嵌“绿带”之上的珠玉。
近年来,溧阳市先后投入40多亿元治山理水,下一步,将加快描绘公园城市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图景,争创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示范。
一池春水:争创产业集群示范
6月18日,在位于溧阳的江苏中关村高新区内,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上汽时代第十万套电池包下线。目前,溧阳全市已形成50余个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21年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产量占全省的55.2%、全国的28.9%。
2019年,溧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国创新百强县(市)”。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经济,连同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是近年来溧阳着力发展的“四大经济”。如今,溧阳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1900亿元,以生态为底色的“四大经济”增加值占比51.8%,税收占比44.6%。
预计到2025年,溧阳将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产业集群、有国际话语权的千亿级精品不锈钢产业集群,加速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
寄托乡愁:争创乡村振兴示范
王东海每天都要穿梭在“溧阳1号公路”上,而游军、王花夫妇同样每天要在“溧阳1号公路”旁张罗着生意,他们经营的“优优农庄”近日生意火爆。配菜阿姨干玉芬告诉记者,来农庄帮忙后,她的年收入从原先的1万元提高到近4万元。
“溧阳1号公路”不仅是代言乡村旅游的“颜值路”,更成为促进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截至目前,溧阳已拥有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7个省级美丽村庄、266个星级旅游农庄,乡村旅游带动年消费额达180亿元,年均吸引上千万游客,带动10万户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人均增收超2万元。
2020年,溧阳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66.5万元,美丽乡村建成率在全省领先。“十四五”期间,溧阳将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以上。
共创融合:争创区域合作示范
4月9日,2021年长三角“一地六县”文旅联盟高端对话暨精品线路发布会在溧阳举行。活动开辟了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共创融合发展新天地。“共创融合,就是要打造‘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徐华勤表示。
站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2021年溧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以赴,把区域协作打造成溧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名片,突破“县级行政层级思维”,锚定开放发展方向,以区域协作融入竞合发展。未来,溧阳在区域合作上,将树牢“争第一、成示范”的追求,抢抓沪苏湖、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车机遇,进一步密切与上海的直接联系,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在争创区域协作范例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跑越快。(新华日报 作者 潘瑞凯 刘魏 乔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