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深入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向下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帮助群众激发明法意识,树立崇法思维,引领法治乡村建设新航向。
一是科技鸣笛,构建服务导向、多元交错的中心矩阵。海门区网上网下并驾齐驱,线上依托“两微一抖”等新兴媒体,并同步链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抓住疫情防控期间、新学期开学放假、民法典颁布实施一周年等重点普法节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普法宣传,目前,《平安海门法治海门》电视专栏已举办14期。海门区线下凭借户外电子屏、智能公共设施等网络交互设备,传达法治乡村建设概况,在党建主题公园、党史主题公园、张謇纪念馆等法治宣传文化阵地,还同步穿插网络普法内容,实现24小时自助讲解。
二是制度铺轨,覆盖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的神经网络。海门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协同各执法部门全面开展网络普法教育活动,利用线下窗口咨询、线上交互平台,将行政执法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的执法依据等相关执法信息,主动向被执行人公开,提升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严格信息管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问题,重点推送造谣传谣不可取、防范电信诈骗新方式等信息,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组织线上“体检”,通过“大数据”对公民法治素养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普法措施和效果,突出精准性、时效性、本地化,让宣传更具吸引力、可读性和权威性。
三是时空交汇,架设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互动跳板。海门区盘活微信群,以“漫”说民法典、以案释法等内容为载体,及时回应群众质疑,用“指尖”上的普法调动群众学法热情;设置公益讲座,邀请青年代表参与专题讲座互动,实现普法“零距离”;制作微视频,通过“微·融媒体”基站推送给广大群众,自觉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激发群众公民意识,形成人人争当普法主播、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质态。目前,海门区已推出“青年与法同行·典亮美好未来”“民法典守护少年的你”等专题讲座10期。(文 季华新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