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已有3304所小学开展课后服务
来源:新华日报  |  2021-07-05 09:27:24

  原标题:全省已有3304所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为民办实事,解决“三点半放学”难题

  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让家长们颇为烦恼。2021年2月教育部提出,新学期各地各校要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江苏就已在全省推广中小学课后服务举措,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从各地陆续实行“弹性离校”到全省实施课后服务,新华日报记者连日来探访省内多所中小学,就推进情况展开调查。

  老师课后辅导,书包“不回家”

  “放学的同学安静地到外面去排队,补习数学的同学坐在第四组,补习语文的同学坐在第三组,课后服务的学生坐在第二组。”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3点10分,孩子们放学了,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韩立娟在安排好各组去向后,拿出一个时钟模型,给几名学生进行1小时的数学“钟表题”课后辅导。

  这所小学现有23个班、914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5%以上,家长们平时很难腾出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目前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其中约一半参加了课后学习辅导。从本学期开始,该校每个班级放学后都有老师留下来给个别孩子进行辅导。

  晶桥中心小学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这里的孩子或是家长外出务工由老人照看,或是父母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按时接,放学后的看护和作业辅导就成了难题。“我们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一是学生全接纳,全校463名学生全部参与课后服务;二是教师全参与,做好孩子们在校期间管理。”该校校长邓祥顺介绍,一般冬季照管结束时间为下午4点45分,非冬季段则为下午5点20分,对确实有困难的,还将延长照管时间。

  下午放学铃声响起后,晶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经过简单休整,回到教室开始自主学习。语文老师程雪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解答疑惑。“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学校会轮换安排语数外老师负责照管。”程雪说,学生们利用这一时间段巩固白天所学知识、完成各科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回家后课业负担。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推出“书包不回家”项目化延时服务,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参与这个项目后,书面作业完成效率大大提高,还为开展户外活动等拓展了空间。“‘书包不回家’项目主要是指学生书面作业‘不回家’,‘回家’的是学科实践类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校校长姜树华介绍,每个周末有全科教师合作研发的“全科实践作业”,每天设有“学科挑战”环节,比如语文讲堂、数学“体操”、英语“秀”读等,不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

  整合社会资源,开设“大课堂”

  江苏省课后服务工作,主要由学校利用或挖掘校内人员、场地等方面资源开展,部分学校还尝试了校内外合作。

  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校长陈其华告诉记者,除了课后学习辅导,学校认真准备了“流动书箱——弹性离校读物专用箱”,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验学校、江苏省武术传统项目学校,该校还在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中开展相关社团活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我们‘为民办实事’一项实际工作。”

  省教育厅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课后服务优质资源供给机制。协同省体育局、省科协提供科技类、体育类、实践类课程推荐菜单,联合印发《关于利用优质体育与科技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南京市主城区4个区和高淳区的小学与初中先行试点,组织科学家、院士、体育教练员和专业人士进校园提供课后服务,首批免费向学校推送462门优质体育和科技类课程。

  2019年,南京市双塘小学向社会购买服务,在课后服务期间给孩子们提供武术、足球、篮球等社团活动。据该校副校长吴俊介绍,目前学校主要依托校内教师资源,开设了舞蹈、击剑、科技、阅读这4个课后社团,将参加课后服务的220多名孩子分组,保证每周参加两次不同社团活动。

  无锡、南通等地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体育馆、计算机房、功能教室等设施,依托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部门支持,开展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与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机构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泰州市姜堰区制定弹性放学家长义工制度,其中,东桥小学先后有近400名家长义工积极参加安全维护、技能辅导、知识辅导等课后服务。

  开展高质量课后服务,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南京市政府连续两年将课后服务工作列为全市35件民生实事之一,并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课后服务工作,2017年为1500万元,2018年起增加到2000万元。张家港市每年均划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课后服务工作,尽力满足学生在“四点半学校”的多元需求。

  2019年省教育厅联合多个部门出台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文件,明确经费解决方式和收费标准,确定课后服务费每学期不超过300元,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减免。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各级财政对课后服务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去年,省财政安排1.9亿元用于苏北地区课后服务补助。

  应用信息技术,管理“一键达”

  课后服务涉及学生众多,项目多种多样,如何使学校管理更加高效、家长和老师沟通更加便捷?在“互联网+”背景下,不少学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化解了这些问题。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等率先尝试运用“弹性离校智能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这一系统,家长可以在手机上自行选择课后服务时间段和服务项目、跟老师互动交流;每个孩子都有“二维码即时贴”,在进出课后服务教室时刷卡录入信息,便于教师统计人数……报名、发通知、分班、点名、放学后评价等一键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可实时观测监督。

  目前,类似智能系统已在南京市普及并推广至全省各地。新城小学南校区作为南京市“弹性离校”网络管理平台试点学校,在家长关注学校企业号“安心驿站”基础上,全面推送“弹性离校”通知,实现手机在线报名、灵活选择时间段,开展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张家港市创设了“家长申请制度”“教师上课签到制度”“学生活动点名制度”“学生离校交接制度”“行政督查反馈制度”等,确保“四点半学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该市教育局局长杨志刚说,不少学校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到服务活动实时报道、学生情况及时反映,赢得家长们认可。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304所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占比达80.5%,167.2万小学生受益,占在校生总数的29.8%;1116所初中开展课后服务、占比为51%,93.3万初中学生受益,占在校生总数的41.3%。葛道凯说,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做到服务对象全覆盖,在坚持自愿基础上,扩大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内容。”(新华日报 记者 王拓 蒋明睿 葛灵丹)

编辑:陈小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