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提升旅游体验 供给侧还需发力
来源:新华日报  |  2021-05-07 09:40:46

  原标题:“五一”假期再现“人从众”场景——提升旅游体验,供给侧还需发力

江苏:提升旅游体验 供给侧还需发力

“五一”假期,连云港海滨旅游迎来高峰。王春 摄

江苏:提升旅游体验 供给侧还需发力

5月2日,昆山的“夜昆山水上夜市”人气火爆。张从余 摄

江苏:提升旅游体验 供给侧还需发力

5月2日,游客在海安市雅周镇芍药种植基地赏花。向中林 摄

江苏:提升旅游体验 供给侧还需发力

5月5日,在常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杜鹃花展览会,“彩虹轨道”成“网红打卡地”。王启明 摄

  “五一”假期,压抑许久的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国内景区再现“人从众”场景。据统计,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为旅游业“满血复活”欣喜之余,不少人也坦言,假期游玩还有遗憾甚至不愉快的体验。一些媒体开启“追问模式”:是什么给了你假期出门旅行的勇气?“人挤人”式出游是我们想要的体验吗?有业内专家甚至发文称“火爆掩盖不了低质量”。

  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内游承接巨大的需求,难以应对自如也可以理解,我们不妨将“最火小长假”作为观察行业发展、研究解决行业痛点的一次宝贵机会。

  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是全国人民都来南京了吗?”南京媒体人郝雪转发南京旅游“盛况”的图文推送,配上这样一句调侃。5月1日上午10点,南京总统府景区实时在园人数5609人,游客需排队一小时才能入内;打开南京博物院公众号预约参观,“五一”期间全部约满;夫子庙日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0万人次,附近网红餐馆排队超过两小时;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五一”期间入园人数约1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4万、增幅203%,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

  并非只有景点才是旅游目的地。“五一”前夕,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开街,现代设计感的街区装置,与江苏大剧院、金陵图书馆等呼应成趣。“五一”期间,这里举办潮流市集、亲子冷餐会,为市民游客提供不一样的休憩方式。

  5月5日晚,江苏省文旅厅公布“五一”假日数据: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3537.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1.1%,同比2020年增长154.2%;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0%,同比2020年增长160.7%。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邵学文表示,“这是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手机信令数据、银联数据等综合测算出来的。”

  大数据时代,景区闸机数、银联消费额、乡村旅游监测数等,对假日旅游经济测算形成新的支撑。算得更精准,市场分析也更权威。邵学文告诉新华日报记者,游客人均消费增加,酒店平均出租率、平均房价提高,单日门票收入连续超千万,乡村旅游“三分天下有其一”,夜游产品和夜间消费大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新增长点……“这些都是江苏旅游市场恢复、消费趋好的势头。”

  江苏省旅游咨询专家、尔目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规划师杨淇深认为,对旅游业来说,“五一”假期是一场大考,汹涌的人流检验服务力、市场监管力。很多景区在疫情发生后的“休眠期”下力气修炼内功,蓄势等待旅游市场复苏,也为迎接“五一”假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江苏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小长假的水平,呈现火热、有序、安全的良好特征。

  杨淇深认为,与疫情前相比,“五一”旅游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特点——“近程市场”火爆,本地、周边游较多,表明人们出门走走看看,满足美好生活的诉求强烈。据省文旅厅数据,“五一”期间,全省乡村旅游监测点共接待游客1104.1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36.75%。乡村旅游属于“近程市场”,农家美食、乡村风光、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备受青睐。

  “不来怕后悔,来了也后悔”

  “来之前,我们做了旅游攻略,也做了假期人多的心理准备,到南京景区发现当地人流控制得很好,完全可以接受。”大连人李亚钊和女朋友来南京旅游。第一天,他们逛了网红街区“长江路”,发现尽管游人摩肩接踵,但井然有序,每隔数十米就有疏导人员。

  当然,也有的人游玩体验不太美好。“不来怕后悔,来了也后悔。买了一兜粮食,结果一只猴子也没看到……”在“小红书”平台,一位UP主随手晒出在连云港花果山旅游的视频片段。视频里,整条山路上人头挤挤挨挨,人们艰难地拾级而上,小朋友骑到父亲头上张望,充斥着嘈杂尖锐的噪声。网友调侃,“人太多了,猴子都不够用了。”

  除了人多,还有游客遭遇各种不顺心。5月3日中午,扬州大学生辛欣逛过江苏省美术馆后,便坐地铁赶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想近距离了解雨花先烈们的事迹。她已提前两天预约好门票,可是下午4时12分终于来到纪念馆入口处时,却发现大门紧闭,闸机上写着“16:00停止入馆”。“我只好懊悔地坐在门口石阶上,通过公众号观看VR展馆,稍微弥补下遗憾。那么多人想趁‘五一’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为啥不能晚点关门呢?”辛欣充满遗憾地表示。

  路上堵、停车难等假日“顽疾”,也降低出游者的获得感。省自驾游协会会长王学霆说,“我从南京出发到马鞍山参加一场乡村旅游节活动,1小时路程足足开了5个多小时。出城的人多是一方面,另外不少路口假期设了岗不让下,走了不少冤枉路。”

  “满血复活”背后的“算法”

  这个假期,诸多景区扛住“压力山大”,“满血复活”甚至创下新高。面对骤增的客流和火爆的市场,服务如何保障?记者发现,各大景区亮点纷呈的背后,有一套自己的“算法”。

  5月1日-2日,第九届咪豆音乐节在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举办,吸引了近30个省份的乐迷。音乐节开始前几周,溧水各大酒店“一房难求”,全区餐饮、住宿、农业等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南京市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音乐节保障一年比一年专业,尤其从第五届开始永久落地天生桥后,天生桥景区在绿植覆盖、供电供水、通信网络等方面不断优化。本届音乐节期间,公安、交管、运输、城管、卫生等部门1000多人通力合作,确保秩序井然。

  “五一”期间,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接待游客6.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5.1%。黎里古镇把戏曲、江南丝竹、香道、茶道搬进茶楼、亭子,让江南小剧场“走”到游客身边;开办水上集市,装着商品的小船在水道穿梭成为新的风景线。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主任张育英表示,黎里依托自身优势,开创文化空间,同时打造“黎里夜江南”品牌拉动夜间消费。

  吴江区的另一个古镇同里,假期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打造旅游品牌,‘看得见’的地方要尽善尽美、如琢如磨,‘用得着’的地方更要花心思、下大力气。”同里镇宣传委员董爱斌表示,同里古镇推出“退思邀月”夜游项目,把光影技术与歌舞、非遗文化等结合,通过“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戏剧”,塑造夜游文旅品牌。同时,完成厕所升级、文保文控建筑修缮、电线管道强化等整体硬件设施提升。为提高游客通关入园速率,全镇设置6个志愿者服务点,帮助游客分时预约、防疫;启用3处免费临时停车场,新增2000个停车位。

  “五一”前3天,由灵山文旅集团运营的六大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灵山文旅集团办公室贺遵东表示,景区独特的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让游客愿意前去“打卡”,高品质的服务和管理是增加“留客率”的法宝。比如在拈花湾,景区内27栋客栈都有专属“管家”,协同解决游客需求。

  为旅游业进阶支招

  国内旅游者消费升级意识明显,倒逼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很多消费者不只追求‘有’,更讲究‘好’,不只满足于玩得好,也讲究住得好、吃得好,这就涉及景区乃至城市的整个配套水准。”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调研发现,许多地方往往在景点打造上下足功夫,却在酒店、餐饮方面暴露出短板,比如窗户隔音差、装修水准低、床垫不够舒适、饮食缺乏多样化,这自然在“口碑营销”时代里落了下风。相反,好的配套设施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多休闲、聊天乃至发呆的时刻——这本身就是旅游的应有之义。

  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供给侧应该做什么?

  杨淇深认为,景区要提升旅游市场份额,一定要对自己下手——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业态,创新推出体验性、沉浸式产品,做到颜值、内涵、服务俱佳,使自己成为有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每个景区都要及时总结“五一”应考情况,分析“试卷”,加紧补短板、优产品、亮新意,让产品更好地匹配需求侧。

  “解决出行难题不是某个部门某一家的事。”王学霆建议,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要合理增加道路公共设施建设;从旅游主管部门角度,则应加强对出游方式进行合理引导。一方面引导景区升级、提供更多出游目的地选择,一方面推广预约制,完善实时信息,让人们接受并习惯“错峰出游”。

  供给优质旅游产品,服务好广大游客,不仅是旅游载体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的事情,也涉及提供区域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杨淇深说,有条件的地区正积极发展全域旅游,这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治理能力、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系统性要求。旅游供给侧要特别重视利用科技手段,坚持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研判市场变动,尽可能不断优化、精准产品供给与服务。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马牧青提出,旅游是一个过程性的消费产品,旅游的本质是舒适地体验一种不熟悉的生活。国家文旅部门提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者也已经有心慢下来、停下来,旅游规划者、投资者、经营者也必须慢下来,精打细磨一些匹配当下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慢”产品、“精”产品和“高质”产品。(新华日报 记者 徐冠英 付奇 冯圆芳 胡兰兰 朱泉 刘春)

编辑:杨心怡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