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一颗镶嵌在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她是丹顶鹤的家园,也是麋鹿的故乡,只要到访过盐城,这片“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就会令你流连忘返。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绿色能源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与“盐城好空气”一道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盐城提出明确要求。盐城坚定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2021年1月5日,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门向盐城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高度赞扬盐城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全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盐城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整改要求,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2,全省第一;PM_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二;优良天数308天,优良率84.2%,全省第三;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34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比例97.1%;污染地块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一路高歌的生态环境协奏曲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格局实现优化,绿色品牌更加彰显,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张张答卷、一项项殊荣,见证着奋斗的足迹和实干的汗水。“十三五”以来,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绘就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品质”同步推进的绚丽篇章。
这是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治污攻坚合力明显增强的五年。盐城市制定出台并推动实施《盐城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和《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等制度性文件,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督查督办,各地、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
这是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五年。“四突破、一提前”见证了盐城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大气在全省设区市首批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污染地块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位于全省前列。
这是坚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执法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的五年。盐城市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坚决整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一大批关系民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长期想办而未办的突出生态底板得以筑牢,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普遍提高。
这是稳步推进环保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在全省率先修编完成《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2)》,建立健全大气、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和生态环保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垂直管理改革、综合执法改革“三项改革”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场坚决打赢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盐城大地焕发最美颜值,让大美湿地、水韵盐城诗意再现,盐城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全面向污染宣战,攻最难的问题,啃最硬的骨头,推动环境保护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国省控监测点“点位长”制,推动实施工地扬尘管控“红黑榜”制度,全面实施市区高排放车辆限行管理,全面完成年度300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推进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和岸电设施建设,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
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各地对34个国省考断面和10个入海河流断面,逐一制定水质达标攻坚行动方案,按照“十无”和“五个全覆盖”要求,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实行湾(滩)长制,扎实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清理整治工作。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率先在全省完成14家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1家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市有440个行政村新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接管网),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积极开展土壤、危废等污染防治。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从2017年的16.1万吨/年提升至27.3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达29.46万吨/年。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完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地区技术措施落地,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销号机制。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围绕放大“世遗”品牌效应,推动区域联动保护,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专委会,推动建立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扩大生态“朋友圈”。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系统推进串场河等河道全流域治理,打造盐渎、东沙、大马沟等一批省级、市级湿地公园,全力打造沿海发展“绿心地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环境管理工作,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前完成16772家排污许可清理整顿任务,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面推行河长、警长、断面长“三长并举”管护机制,建立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开展20多次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83件。积极推进首批2个“绿岛”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新建水质自动站12个、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121座,加快补齐市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短板。
一支砥砺奋进的生态环保铁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回顾这五年,盐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正是得益于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保铁军队伍。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他们忠于职守,不分昼夜,长年奋战在一线,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流业绩必须有铁的纪律。盐城坚持以严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认真落实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五抓五促”专项行动和警示教育大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抓好中央省市巡视巡察、监察建议的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忠诚核心、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活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完成整改作风问题195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95个。
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污染防治政治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政治建设为统领,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部署、同落实,领导抓和抓领导相结合,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为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打造“盐城样板”增添亮色。
坚持主动监督,提升污染防治治理能力。“一岗双责”嵌入、跟踪监督污染防治全过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在具体环境监管执法中。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自觉对表对标,查症结、找差距、严整改,挺纪在前,增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坚持纪律问责,保证污染防治取得实效。一流业绩必须有铁的纪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引领在前,突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钟长鸣。制度约束在前,持续推进“阳光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防控权力失范、“出轨”。惩微立威在前,紧盯群众身边作风、腐败问题,严肃纪律权威。突出激励约束并重,加大轮岗交流力度,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打造政治硬、作风强、本领高、廉洁好的环保铁军。
一套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的战略战术
站在“十四五”开局起点,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内涵不同、标准不同、目标不同,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社会各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期望值更高。
为此,盐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思路,系统谋划战略战术,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树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要求,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做足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围绕全面达Ⅲ类目标,对全市51个国省考断面逐一制定达标提升方案。加大陆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市县污水处理一体化,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污水厂尾水湿地功能区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城市生态品牌。全面提升入海河流和近海海域水质,持续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
强化大气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擦亮“盐城好空气”品牌,强化PM_2.5和臭氧控减,秋冬季重点治理细颗粒物污染,夏季重点治理臭氧污染。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推动VOCs企业源头替代或工程治理,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总量。突出抓好建筑扬尘治理,打造更多智能工地,更大力度推广绿色施工。积极调整运输结构,不断减少公路运输带来的污染排放。
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正常运行率,杜绝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河道。加强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完善建筑垃圾、城市餐厨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积极争取“无废城市”省级试点,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抓紧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严格实施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和峰值目标管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低端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抓紧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行动。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强化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监管,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责任,科学实施沿海滩涂湿地保育工程,完善生态监测评估体系,为及时掌握生态系统信息、客观评价生态系统质量提供支撑。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最厚重的底色是绿色,最具潜力的比较优势是生态。盐城将以坚守和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福祉,让一个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汇聚八方宾朋、走进市民生活。(新华日报 作者 张华林 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