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南京校地合作打造重大创新平台
2020-12-09 09:36:41来源:南京日报编辑:杨心怡责编:周经韬

  原标题:加快创新名城建设,我市又出台务实举措——校地合作打造重大创新平台

南京校地合作打造重大创新平台

科研人员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的微波暗室内工作。 南报融媒体 记者 冯芃 摄

  南京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签署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依托共建协议;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分别发布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南京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协议,不仅培养专业人才,还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12月8日,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会在宁举行。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发展,全面加快创新名城建设的又一务实举措。 

  校地合作,融合共赢。 南大东大深度融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

  近年来,南京聚力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而在融入创新名城建设的高校中,南大和东大表现抢眼,在重大平台建设、新研机构发展、人才培养、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除了高质量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外,南京市与南京大学签署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协议,首批重点事项合作计划已经正式启动;“江宁区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东南大学玄武设计产业园”“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园一院”正稳步推进,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后劲和动力。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表示,南大、东大一直积极参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南京与南大、东大的深入合作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接下来,南大和东大将继续集成优质资源力量,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名城、名校、名师的联合攻关,持续探索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研发基地,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贡献力量。 

  推进会上,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副主任尤肖虎发布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创新重大成果: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

  尤肖虎介绍,5G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大带宽、大连接、高可靠与低时延”等技术能力,正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具备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团队,依托前期5G无线传输技术及AI技术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开创性地研制出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为5G垂直行业应用定制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该软件系统可根据5G客户在技术指标、成本和功耗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自动生成客户所需的5G基带电路,从而使客户能够快速、敏捷地完成5G基站或终端基带处理芯片的定制化研发。该成果为移动通信领域EDA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是我国在EDA基础技术方面的重要突破。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发布南京大学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联合创新重大成果。

  其中,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利用微米级高能气、液涡流能量转换将大规模多相工业反应器内毫—厘米尺度的传质界面高效调控为微米尺度,实现反应压力减半、排放减半、投资减半、成本减半和效率倍增,推动绿色化学制造。该技术已申请专利500余件,达国际领先水平,已在炼油、石化、制药、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50余项,合同额超亿元。eDNA精准生物监测技术,打破传统以生物个体为主的监测模式,通过监测生物释放在环境中的基因信息,仅需一杯水等少量环境介质,即可准确、快速识别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监测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较传统生物监测技术准确性提高50%、工作量下降90%、效率提高3倍,现已推广应用于长江、太湖、淮河等中外30多个重大应用场景。 

  重庆大学与南京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

  这次推进会上,南京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协议。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相比,重庆大学是个新面孔。 

  南京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南京和重大已有多项合作,而且推进力度非常快。重大与50多家在宁企业开展了科研项目合作,组建了南京可信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系”新研机构,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以往校地合作项目不同,此次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是双方共同探索的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 

  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朱才朝介绍,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选址位于浦口区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范围内,将重点建设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培养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规划用地约145亩。 

  研究生院建成后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培训各类国际化适用型人才为辅,5年内逐步达到1000人研究生培养规模。除了教书育人,南京和重庆大学还将以研究生院为载体,共同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构建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创新型校企(地)合作模式。 

  加强校地合作,坚持“三个导向”做到“四个共同” 

  南京日报记者获悉,下一步为加强校地合作,南京市将着眼高质量、对照高标准、实现高水平,坚持“三个导向”、做到“四个共同”。 

  工作思路上,要坚持“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发展追求。紫金山实验室要瞄准国家实验室定位,在攻关前沿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扬子江中心要紧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和美丽中国展示中心;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要努力打造跨区域合作创新实践的样板项目。坚持协同导向,促进优势互补。扩大创新名城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交融点,通过科研人员“双聘制”、专业技术职称代评、科技设备资源共享等举措,放大资源叠加效应,打造创新共同体。南京将为高校和平台营造更优创新生态和产业化环境;高校要把人才集聚培养、优势学科建设的力量向平台集中;平台要提升整合应用的能力,聚集资源为我所用。坚持改革导向,增强机制活力。在任务凝练、人才培养、运行模式、评价考核、开放合作等方面拿出更多走在前列的探索举措,抢占国家重大科技布局调整的先发优势。 

  运行机制上,要做到“四个共同”:日常运作要共同协商。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加强高校、实验室、理事成员的互动交流。当前,要做好加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衔接。政策资源要共同争取。校地双方要立足各自条线,积极主动向上汇报沟通,争取承接更多国家级的重大任务和龙头项目。支持举措要共同保障。南京市科技、财政、人社等部门和相关板块要在平台建设、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方面全力支持。希望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资源和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形成科研要素双向流动、良性互动格局。收益成果要共同享有。完善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确权和收益分配机制,在科技奖励、学术论文、专利著作等成果共享方面探索拿出更多制度性办法。(南报融媒体 记者 毛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