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秦淮河
夫子庙泮池全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站在南京秦淮河边,很多游客都会想起杜牧的《泊秦淮》。当然,也会有人背起刘禹锡的《乌衣巷》、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者在脑海里搜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名句。
秦淮河,这条“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河水,也不仅仅是六朝金粉和南明遗恨,更有着船载斗量、华美绚丽的诗篇。千年来,她用一首首经典诗歌,述说着古都南京的历史文脉和沧桑巨变。
全长110多公里的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民间传说其开凿者是秦始皇,但科学给出的证据却显示,秦淮河是天然形成的河流。秦淮河共有两个源头,东源位于句容宝华山,南源位于溧水东庐山,两股水道在江宁方山脚下汇合成干流,向南京城流去。在通济门,秦淮河一分为二,一支为“内秦淮河”,从东水关入城,流过老城南后从西水关出城,全长约十里,即“十里秦淮”;另一支在城外绕着城墙流淌,发挥护城河的作用,在水西门附近与内秦淮河合二为一,最终在三汊河汇入长江。
从六朝开始,“十里秦淮”两岸就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诗人们徜徉于秦淮河畔、桃叶渡头,凭吊于凤凰台上、朱雀桥边,浅斟低唱,慷慨放歌,吐纳菁华,使秦淮河生发出亘古不散的风雅气韵。”南京文史专家、《千秋风雅秦淮河》的作者高安宁说。
据考证,最早的秦淮河诗歌可追溯到六朝。南朝诗人谢朓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绿波荡漾,朱楼林立,秦淮河环绕着建康城,一派旖旎风光;在秦淮河边的南浦渡,风华正茂的东晋书法家王献之遇到美丽的桃叶,对少女一见钟情的他写《桃叶歌》作为情书:“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不久,王献之迎娶桃叶为妾,南浦渡也改名为桃叶渡,以纪念这段爱情佳话。
在高安宁看来,秦淮河宛若“诗歌的银河”,诗星满天,竞相争辉。李白、杜甫、崔颢、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轼、秦观、周邦彦、文天祥、萨都剌、纳兰性德、曹雪芹、吴承恩、吴敬梓、李渔……不同朝代的文人都能在这里触发灵感,喷涌诗情。他们不但写秦淮河、桃叶渡、朱雀桥,也写两岸的寺庙、园墅、街巷等名胜,夫子庙、长干里、凤凰台、杏花村、周处台、芥子园、瞻园、大报恩寺……历代沉淀下来的上万首诗歌,拼缀起一幅“十里秦淮胜迹图”。
诗作如林,词作如海,粗略统计,吟咏秦淮河的诗词多达数万首,《唐诗三百首》中描写秦淮河的就有李白《长干行》《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乌衣巷》等八首之多。此外,卢纶的《夜泊秦淮》、贺铸的《秦淮夜泊》、姜夔的《杏花天影》、范成大的《秦淮》、杨文骢的《朱雀航》、侯方域的《金陵题画扇》、郑燮的《念奴娇·长干里》、吴敬梓的《买陂塘》等“秦淮河诗词”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碧水盈盈,鱼翔浅底,诗人们用动人的诗句再现秦淮河的迷人风光。“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温庭筠)、“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苏轼)、“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贺铸)、“蒋山青,秦淮碧”(萨都剌)、“秦淮水,红楼一带波如绮”(王士禛)、“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潘高)、“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郑燮)、“杨柳风千树,笙歌月一船”(顾梦游)、“只有秦淮一片月,溶溶无意照千秋”(弘历)……秦淮河四时皆美,尤其是摄人心魄的秦淮月,更寄托了文人们浪漫的想象与期盼。
绿窗朱户,两岸交辉,千百年来人们枕河而居,绘制着最具南京味道的民俗图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秦淮河畔的长干里,少男少女的纯真感情写进了李白的《长干行》;“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衡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拨心生,妾有断肠死。”明代吴兆的《秦淮斗草篇》记录了女孩子热衷的“斗草”游戏;“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清代汪懋麟的《秦淮灯船歌》描摹的是秦淮河上的端午灯会,彩灯装饰的船只来往穿梭,河面亮如白昼。
寻踪怀古,抒发家国情怀,这样的诗作在“秦淮河诗词”中占据相当比例。脍炙人口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是刘禹锡寻找秦淮河边王谢故宅时发出的喟叹;“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缧绁中的邓剡(一说作者为文天祥)借“秦淮孤月”坚定抗元决心;“野航月冷草萧萧,曾照当年劫火烧。遗恨至今不断流,酸风昨夜返寒潮。” 明末诗人杨文骢借古谏今,表达对国事日非的深切担忧。
杜牧的《泊秦淮》是“秦淮怀古诗”中最为典型的一首,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就语重心长地引用了《泊秦淮》的名句:“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屈曲秦淮济万家。如今的十里秦淮早已经没有了悲怆和喟叹,作为南京亮丽的旅游文化名片,这条古老的河流向世人充分展示着她的多姿多彩和青春活力。
8月23日晚上,记者在夫子庙景区的文德桥下邂逅四川游客孙先生一家,“逛夫子庙历史街区,叩访唐诗里的‘王谢旧居’;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儒林外史》中的科举百态;接下来我们去坐秦淮画舫,回味一下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于这家人来说,文学名篇是他们游览秦淮河最好的“导游”。
南京市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介绍,“一城一河”是“代言南京、走向国际”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地标,“一城”即南京城墙,“一河”即秦淮河。作为秦淮文化旅游重要的线型载体,秦淮河的水系流向串联起中华门、夫子庙、桃叶渡遗址等诸多文保单位、文化景区,展现着秦淮丰富的人文历史。
近年来,南京实施了十里秦淮、内外秦淮河贯通工程,秦淮河水清、岸绿、景美。十里秦淮两岸,文物古迹密布,历史文化街区众多。按照“保护更新老城”的总体部署,秦淮区对沿河糖坊廊河房、秦大士故居等传统民居开展修缮保护,延续文物功能,彰显历史内涵。坐落于钞库街的清代建筑“棋峰试馆”在修缮后作为主题文化酒店利用,保持了文物历史功能和科举文化基因,成为网红打卡地。
风雅秦淮,自有腔调,南京正在擦亮秦淮河“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品牌。泛舟十里秦淮,是游客造访南京的必选项。2019年,秦淮画舫接待量达177万人次,收入突破1.4亿元;7月23日,夫子庙步行街成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全国仅有五家;桨声灯影,秦淮区点亮夜间“经济带”,打造 “夜宴秦淮”“夜游秦淮”“夜购秦淮”“夜娱秦淮”“夜宿秦淮”等子品牌,古老的秦淮河“越夜越美丽”。而当年秦淮河畔的戏剧“腔调”,也在逐步得到恢复,德云社、恩剧场、瞻园、芥子园等秦淮河畔的小剧场群,将延续秦淮河的戏剧根脉,向世界生动讲好秦淮故事。(新华日报 记者 于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