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       舆情智库            房产        
垃圾分类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
2020-10-28 09:51:19来源:南京日报编辑:罗毅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垃圾分类正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要我分”变“我要分” 新时尚成新习惯

垃圾分类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_fororder_706443-A1智能垃圾分类亭亮相西康路_b

  餐厨垃圾就地转化成有机肥;智能化四分类垃圾房取代敞开的老旧垃圾桶;村里迎来了沿户收运的垃圾分类小哥……   

  从城市到乡村,一场“习惯革命”正在南京展开。11月1日,随着《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将变成每个市民的“新责任”和“新义务”。

  “撤桶并点+定时收运”是南京市垃圾分类的主要模式,但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区集中收集点“选址难”。晶都茗苑小区6栋2单元的兰登香曾经也是反对者之一。为了抗议小区建垃圾房,她和邻居们在现在4号垃圾房的位置“静坐”了两周,一方面是因为休闲场地没了,另一方面是担心楼下就是垃圾房,味道会受不了。社区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一方面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经过18次36项的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带着兰登香等40多位居民代表到去年11月就实现撤桶的金尧新村参观。“一站到那里,大家都愣了——原来,垃圾房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异味四溢、蚊蝇乱飞的样子啊!”更让兰登香欣慰的是,这种“高大上”的垃圾房完全复制到了自己的小区,“你看,每种垃圾都有投放去处,里面还有空调、除臭设施,太好了!”兰登香告诉记者,和她一样,左邻右舍都给这场垃圾分类投了“满意票”。 

  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星洲府·澜庭小区是2020年4月南京市“先行先试”小区之一,垃圾分类启动两个月,其他垃圾量就实现了减半,环境也美了几分。澜庭垃圾分类收集点督导员介绍,居民们从一开始的“要我分”转变到现在的“我要分”,从原先的嫌麻烦、观望转变到现在的称赞支持。仁恒水木园实行垃圾分类后,过去每天外运的垃圾有10多桶,如今不足5桶。“现在大家已经渐渐尝到了垃圾分类的甜头,支持的人越来越多。”物业工作人员程娟告诉南京日报记者。

  在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一场有关垃圾分类的“竞赛”正在悄悄进行。鼓楼区郑和南路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约350公斤厨余垃圾,采用厨余垃圾处理机就地处理后变成有机肥,市场日均外运垃圾减量三分之二以上;莱迪时尚购物广场餐饮区每天产生餐厨垃圾1吨左右,2020年7月起,这部分餐厨垃圾通过安装在负一楼的餐厨垃圾堆肥型处理设备进行粉碎、脱水脱油、烘干等,变成5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商场外运垃圾量较以往减少近五成;市城管局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实现全年使用打印耗材与纸张总量比上年度减少5%,对于纸杯等一次性用品则“不再采购”;在江宁开发区,不仅园区所有主次干道、游园广场等全面撤除大垃圾桶,设置了两分类和四分类果壳箱,1500多家企业也格外“较真”,打造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分类模式;南京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读本》初中版和幼儿园版正式发布,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掀起一场“追随新时尚,我是行动者”的垃圾分类热潮……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场“新时尚”中,农村领先城市走在了前列。目前,南京市606个行政村、7398个自然村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

  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不仅是浦口区美丽乡村10颗“珍珠村”之一,也是农村垃圾分类的“先行者”。经过3年探索,垃圾分类已成为农户们的每日生活习惯,曾经驻扎指导的市场化垃圾分类专业公司不久前因为“无事可做”直接被“炒”了。

  在六合区冶山街道瓜娄村吴庄组组长王发朝的眼中,垃圾分类正给村庄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说得一点没错,以前的吴庄组也是垃圾随处可见,河流污浊,现在垃圾有了归属,哪会塑料袋到处见、苍蝇到处飞呢?”

  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社区如今由第三方专业公司包干垃圾分类,“90后”垃圾小哥每天上门收运。这个去年整治一新的美丽乡村住着640多户居民,不仅污水收集设施全覆盖,实现了污水不下河,家家户户的门口还多了一个组合式分类垃圾桶,一边是厨余垃圾桶,另一边是其他垃圾桶。“原来垃圾乱扔,又脏又影响形象,家门口有了这个垃圾桶后,我们天天认认真真分好,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有垃圾小哥来收,环境越来越好,谁也不想破坏。”农户赵凤珠告诉记者,因为环境搞得好,她家门前还多了一块“金字招牌”——美丽庭院。

  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2019年8月建成投用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内,一本详细的积分账本记录着每一位村民的垃圾分类成绩。“开始农户们不会分,现在为了挣积分,分得越来越用心,也越来越积极。垃圾不再满地跑,村庄环境也是日日新。”超市负责人徐华表示。

  为了避免居民们辛辛苦苦分出来的垃圾出现混收混运,我市不断加大投入设置各类垃圾收运专线,建成了一批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等处理设施,越来越多的地区实现了垃圾处理的“闭环”。垃圾分类正融入南京的城市生活,从“时尚”变成“习惯”。(南报融媒体 记者 顾小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