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黄龙岘:茶香引来四方客 香茶随客走四方

南京日报2020-12-09 09:37:01

  原标题:茶香引来四方客 香茶随客走四方 黄龙岘茶农家门口搞起乡村茶文化经济奔小康

南京黄龙岘:茶香引来四方客 香茶随客走四方

美丽乡村黄龙岘。南报融媒体 记者 冯芃 摄

  初冬的南京,层林尽染。对于黄龙岘的茶农来说,茶叶基本售完,终于迎来了一年中难得的闲暇时光。看着茶园满坡、竹海起伏,听着溪水潺潺、空谷鸟鸣,喝一口自己亲自炒制的茶叶。小康生活,就是如此惬意。

  昨天:昔日茶香满园难销售

  驾车进入南京江宁区西部旅游环线,一路丘陵起伏,绿意盎然。进入江宁街道黄龙岘村,眼前一条条茶垄蜿蜒,空气中满是茶园清香。黄龙岘茶文化村茶农谢瑞武从袋中捏出一小撮“龙针”茶,放入玻璃杯,泡上开水,一根根碧绿、长针芽叶在水中翻滚、舒卷。茶香四溢中,他打开了话匣子。

  黄龙岘是个好地方。相传黄龙岘的“缘起”,与小红彤山脚下的千年古官道相关。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南京(时为建业)那时起,黄龙岘便成了达官贵族狩猎的去处。又由于它是中华门通往皖南的必经之路,浙商、徽商在此歇脚,渐渐发展出驿栈,此后江浙、安徽的移民沿着官道到这里安家,村子有了雏形。

  这个地处丘陵山地的小村庄,东西各有一个战备水库,四周数千亩茶园、竹林环绕。“自然环境特别好,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村民世代以种茶、采茶为生。”谢瑞武表示,因为环境适合茶树生长,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但因为交通闭塞,村子只有一条3米宽的石子路与外界相连,路基坑洼不平,村民进出不便,茶叶长期打不开销路、卖不上价钱。“每年一到茶叶采摘季,大家就愁怎么把茶叶销出去。”

  为了把茶叶销出去,村民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求爷爷告奶奶。农户零散卖茶,很难卖出高价,相当一部分作为散茶被茶商批量收购。“一斤茶叶两三百元,一年下来,也就混口饭吃而已。”一名茶农说。

  今天:如今游客盈门茶抢手

  黄龙岘的“蝶变”始于2013年。当年3月,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及江宁街道携手打造黄龙岘茶文化村,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茶产业优势,建设以茶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大片的茶园、竹海,以及清新可人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森呼吸,最高峰日游客量高达5万人次。

  江宁交建集团不仅打造了美丽乡村,还带来了先进的炒茶、制茶理念,输入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带动和培训村民绿色种茶、环保制茶。同时,采用物理技术“黏板”防治虫害,施以有机肥,茶叶品质大步提升,黄龙岘的“龙针”“龙毫”,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区各大茶叶奖项。 

  游客纷至沓来,源源不断带来了资金流、信息流,让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重焕生机。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茶叶也打开销路。“以前,当地茶农生产的茶叶呈长条状,大家随口称呼‘竹子’茶。如今,江宁街道与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合作,共同培育具有鲜明地理标识的‘龙针’‘龙毫’两大品牌,成为咱们本地的名茶。”曾担任当地茶叶生产合作社生产组长的茶农黄志和介绍,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黄龙岘的茶叶再也不愁销路。

  2020年雨水充沛,茶园顶级“龙针”茶出产量更高,更让谢瑞武开心的是,茶叶价钱也好。随着黄龙岘“龙针”茶名气越来越大,一斤能卖到两三千元。来黄龙岘游玩的游客中有不少是谢瑞武的“粉丝”,每年新茶炒制前,老客户就下了订单。

  “今年我家30亩茶园产出700多斤茶,全都卖完了,我只留了半斤自己喝。”谢瑞武的话中满是欢喜。

  改变:全域美丽带火乡村产业

  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以茶文化为基因,建设打造“金陵茶文化旅游第一村”,美丽乡村建设全方位带动乡村迈向振兴。

  当地村民收入从年均一万八增至八万一。当年,谢瑞武从父亲手中接过10亩茶园,辛苦一年,只有2万元收入。如今,谢瑞武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亩,仅茶叶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此外,他还将自家宅基地一楼租给老板开农家乐,一年租金6万元。

  更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自己当起了小老板。统计显示,黄龙岘村共有52户住户、133人,美丽乡村建设前人均年收入一万八,如今已跃升至八万一。以前村集体资产负债累累,现在每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近500万元。

  更让人欣喜的是,富裕起来的黄龙岘村民环保意识持续增强,个个自觉维护好生态、好环境,天更蓝、水更清。当地不仅出现了仙女虾、食蚊鱼等罕见生物,还多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的踪迹。 

  闲暇时光,谢瑞武喜欢坐在自家院中,呷一口“龙针”茶,欣赏四周茶园风光。“年轻时从没想过,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统计显示,江宁区已累计建成11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16个。绿水青山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全区美丽乡村农民人均支配收入达3.5万元。(南报融媒体 记者 王怀艳)

阅读
 
责编:周经韬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