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通海门创新“四治融合”特色 丰富乡村治理实践内涵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11-11 18:22:53

  国际在线江苏报道: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始终坚持把乡村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四治融合”特色,丰富乡村治理实践内涵,走出了一条海门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民主管村,群众自治激活力。海门不断丰富村民自治新路径,探索形成了村民“1234”工作法。“1”就是融入一个红色基因,全区8031个村民小组中党小组实现全覆盖;“2”就是建立村民小组议事会、村民自治理事会两项议事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就是明确矛盾调解的“老娘舅”、平安稳定的“守护员”、农村群众的“服务员”三大职责要求,2019年以来,各地村民小组长共办理便民服务事项45.2万件;“4”就是推行“微组织”“微信群”“微服务”“微文化”四种微治形式,全区共有备案乡村社会组织1192家,建有“善”文化等特色文化阵地50多个。

  二是依法治村,法治建设重保障。海门两度蝉联“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获评“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海门优化法治载体,加强区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公正、法援、仲裁等协办点,在所有村居配备法律顾问;深化法治惠民,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建立了231个村级调委会,配备924名调解员;深化法治宣传,建成农村法治示范点4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5个,全区村级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宣传栏等阵地实现全覆盖,“幸福海门·法伴你我”品牌享誉全省。

  三是道德润村,文明实践塑新风。海门推动德治工程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指数均位居全省前列。海门强崇德向善之基,探索“道德银行”和“志愿服务超市”建设,常态化开展“最美海门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寻访活动,共培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人、“江苏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17人、“江苏好人”29人;正社会文明之风,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禁毒等“四会”组织,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谋惠民为民之实,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理念,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投资380万元建成了“网络管理中枢”,形成了“放学来吧”“代理女儿”“红色小喇叭”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四是智慧治村,资源整合提效能。海门一个平台管全域,投资2.3亿元高标准建成区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形成1136个目录、5100万条数据,逐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域管全城”;一张清单管职责,将党的建设、平安稳定、社会保障、城镇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职能全部纳入网格,形成6大类41项治理清单;一支队伍管服务,将全区253个农村社区分成920个综合网格,按照“1+1+N+X”模式配备乡村网格力量,积极整合劳动保障、公安辅警、城市管理、民政残联等731名协理员进入网格体系,在疫情防控、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文 海法宣)

阅读
 
责编:石丽敏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