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新华日报2020-10-19 09:51:29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年发展回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的沭阳县赵庄村万亩葡萄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丰县汇丰社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阜宁县左范村美丽村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高邮菱塘回族乡成立30周年文艺汇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红石榴家园”创建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现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我省支教老师走访云南宁蒗学生家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江苏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55个少数民族齐全,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常住和流动人口近100万人。现有1个民族乡(扬州高邮市菱塘回族乡)、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39个民族村(社区、居委会)。全省有100个清真食品基本供应点、59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8所民族中小学、2所内地西藏民族中学、11个新疆内地高中班、13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近5年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得到切实加强,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书写新时代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壮丽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重心下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开展“六个示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年”“民族团结主题月”“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等活动,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群体和优秀个人。在2019年9月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江苏省有11个集体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15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南京市达浦生纪念馆、高邮市菱塘民族文化宫等7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张家港市、南通中学等2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徐州市泉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民族文化展馆、苏州市姑苏区友新街道四季晶华社区主题教育馆等10家单位,被评为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馆,有75家单位被评为江苏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单位,205个社区被评为江苏省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在2019年8月开展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十几万人次先后在南京、扬州等地参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摄影展和巡展。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七秩薪传石榴情,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网上知识竞答活动,累计参与答题近150万人次,全省掀起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热潮。

  民族聚居地方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多年来,江苏坚持“适度倾斜、优先发展”的原则,努力推进民族聚居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推动民族乡(镇)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动民族村镇建设提档升级,助推民族乡(镇)村与全省同步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着力创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色民居保护良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等8个民族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高邮市菱塘回族乡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亿元、财政收入2.7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62万元,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名列全国1000多个民族乡的前列。享受民族乡待遇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已发展成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在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省民宗委牵头,采取“委地共建、百万帮扶、物业推动”三管齐下的帮扶措施,支持经济薄弱民族村加快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39个民族村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民族工作成效显著

  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新举措,把“建立和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主攻目标,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总体规划。建立面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综合服务窗口,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引导来苏务工、经商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实现了全省13个设区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各地纷纷建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城市管理政策解读、就业创业信息推送等为主要内容的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就业创业扶持、社会保障等帮扶力度,有序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南京市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牢牢把握社区这个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生活环境、工作岗位、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鼓励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多交流、多交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先后打造出南京市栖霞区“郭凤萍工作室”、昆山市“朱大姐民族团结工作室”、无锡市滨湖区“民族工作议事室”等近百个城市民族工作亮丽品牌,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架起了政府与各族群众的“连心桥”。在2020年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我省作城市民族工作典型发言。

  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事业日益繁荣

  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民族中学、小学、幼儿园,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推进民族学校快速发展。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设立民族文化专项资金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举行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表演、优秀民族文艺节目下乡等活动,展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建设成果。2015年,无锡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与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合作打造柯尔克孜族舞剧《英雄·玛纳斯》,成为全国“文化援疆”的首部舞台剧目,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荣获剧目银奖。无锡市编创的大型民族舞剧《天山魂》,作为江苏省文化援疆重要项目,于2019年4月在无锡市首演成功,并先后赴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巡演20多场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我省参加历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江苏代表团获得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创我省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新高。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成果丰硕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确立“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干部援助为关键”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经济、人才、科教等资源优势,共计投入各类帮扶支援资金26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8300多个,选派干部以及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8200多人,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江苏援藏工作实现从初期的项目援建为主,向管理、技术等软件援助为主的转变,从对口支援为主,向全面合作转变,从关注经贸活动为主,向推进民族团结交融转变,得到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产业援疆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万多人,目前在江苏务工经商的新疆各族群众超过3万人。镇江市近年来实施“名校长+中层管理骨干+学科带头人”的“组团式”教育援疆,为打造新疆教育高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江苏同时注重做好对其他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安排援青(青海)资金12.2亿元,实施项目105个;安排援助三峡库区资金1.56亿元,实施项目87个,帮助受援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获得“江苏时代楷模”称号的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通过教育帮扶,累计为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1万多名成为中专生、大学生,书写出东西部扶智脱贫、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篇章。(新华日报 作者 苏民宣)

阅读
 
责编:路晶森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