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五桥合龙 一桥飞架,南京“拥江发展”再提速
工人在合龙口进行湿接缝混凝土浇筑作业
工人在合龙口进行湿接缝混凝土浇筑作业
空中俯瞰顺利合龙的南京长江第五大桥 新华日报 记者 肖勇 万程鹏 摄
6月28日上午,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举行合龙仪式。与会领导共同推动合龙杆后,合龙口工人进行湿接缝混凝土浇筑作业,标志着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五桥跨江主桥顺利合龙,为年底实现通车奠定基础。
创新不辍,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南京长江五桥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下游约5公里、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全长约10.33公里。大桥为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跨江大桥长约4.134公里,主桥两个主跨均为600米,总跨径1796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时速100公里。
大桥主桥有三座钢混组合索塔立于长江中,放眼远眺,犹如三根洁白的玉簪点缀在江面上。
大桥主梁共分成123个梁段,标准梁段采用窄体式智能液压提升桥面吊机对称悬拼。此次合龙梁段宽35.6米,长14.125米,起吊重量达405.1吨,分别与南塔、北塔的最后一节梁段完成“牵手”,实现两个主跨的合龙。
南京长江五桥的建设,打造高质量基建的新标杆,一直备受国内外桥梁界关注。“从索塔到组合梁,这是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钢混组合结构的大跨径桥梁。”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武焕陵介绍,这一“混搭”组合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创新。
“南京五桥主梁采用的新型材料——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高、造价低、自重轻。这种材料被应用在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减轻桥梁重量,让桥型显得更为轻巧。”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项目负责人种爱秀表示,南京长江五桥是世界上首座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梁斜拉桥,在诸多方面刷新世界纪录。
南京长江五桥的建设,打造长江大保护的新样板。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项目副经理王辉介绍,南京长江五桥主桥工厂化、装配化施工比例高达80%,施工现场仅需焊接钢壳环缝、连接节段间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工厂化的建桥方案大大减少对桥位环境和长江生态的影响。
“南京长江五桥夹江隧道盾构段长1159米,管片外径1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部总工程师武文清介绍,工程将分离压滤形成的弃渣全部用于梅子洲青奥公园和夹江大堤的改造中,整条隧道产生的50万立方米弃渣全部“变废为宝”。
大桥合龙后,整个项目建设将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向实现年底通车目标全力冲刺。
又添一桥,加速推进两岸联动发展
随着长江两岸联系不断加强,从过江出行数据看,近10年,南京区段过江交通量增速达11%,现在日均交通量近40万辆,过江能力明显不足。
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南京长江五桥是205国道、312国道的过江通道,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中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主城区与江北新区的重要纽带。项目起于宁合高速五里桥互通,采用桥隧结合方式,抵达长江南岸后,在江山大街地面以下三层位置下穿滨江大道,与南京绕城公路油坊桥互通地面相接。作为南京“五桥一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五桥将与绕城公路、长江二桥、江北大道形成南京的城市快速路一环。
南京长江五桥的建设,打造拥江发展的新地标。大桥将串联起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绿水湾等城市客厅,提升“南京外滩”魅力,成为横跨江面的又一道风景线;打造出便民惠民的新通道,大桥建成后将免费通行,不仅能提升过江通行便利度,还能把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更紧密地联通起来,让拥江发展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中设设计集团综合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莹莹表示,大桥通车后,将完善区域骨干路网,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同时对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加快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拥江发展”“跨江发展”战略,推进江北新区、江心洲和河西新城三个地区人才、产业、金融的联动,促进区域互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和扩展城市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长江五桥开通后,保守估计日通行量约4万辆,既承担快速环线功能,又方便过境车辆,交通量会快速增长。”南京市公建中心副主任章登精说。
五里桥地区是浦口高新区腹地,向西通过浦乌路连接经济开发区,往南是正在崛起的南京国家农创园。“南京长江五桥让浦口最核心的产业承载区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河西新城、软件谷等主城园区实现无缝衔接。”省社科院研究员蒋昭乙认为,通过这条纵向发展轴线,江南优质资源直通浦口三大园区,加速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产业集聚。
跨江发展,更多通道促进南北融合
南京江北地区发展强劲,据预测,未来总人口规模将达300万-400万。作为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南京城市发展和交通出行对过江通道的需求持续增长。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南京高质量规划建设以长江五桥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提升。近20年,南京过江通道建设“全线开花”、全面提速,现已建成11条、在建6条,到2035年南京市域共将规划建设24处、27条过江通道,这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有力支撑。
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过江通道正在全速推进建设,按照计划,和燕路过江通道2022年建成,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2023年建成,龙潭长江大桥2024年建成。“随着南京快速路网格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多条跨江道路及其交通功能与组织得到调整,区域过境交通流主要会由大外环跨江通道承担,城市交通组织将更趋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将更大。”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科伟表示。
王莹莹认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促进南京城市内部乃至整个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过江通道建设将助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
按照《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长江南京段98公里,规划24座过江通道,平均4公里左右就有一座。预计到2025年,江苏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将达35座,过江通道瓶颈基本缓解。到203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将超40座,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届时,将全面实现长江两岸区域间、城市间多通道、无障碍、一体化、便捷高效连接。(新华日报 记者 梅剑飞 实习生 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