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内高校陆续发布就业“成绩单”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都去哪了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近日陆续公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展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成绩单”。90后名校毕业生普遍有较高的自我提升意识,半数以上选择深造。
半数本科生选择深造
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而言,找份工作可能问题不大。就业数据显示,名校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且薪酬普遍不低。
2018年南大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4.41万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年薪均值为13.91万元,硕士毕业生年薪均值为14.39万元,博士毕业生年薪均值为16.23万元。报告显示,在2015年—2018年之间,南大毕业生年薪水平分别为9.8万、10.78万、12.75万和14.41万,逐年攀升。部分高校统计了月薪水平,南航大本科初入职月薪为6115元,硕士达8140元,其中月薪均值最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可达12073元。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薪均值为5967元,硕士月薪均值为6895元,博士月薪均值为8124元。
多所“双一流”高校的深造率超过一半。南大就业报告显示,该校升学率持续走高,多个学院本科升学率已超50%。东南大学2019年本科生深造率达52.99%。南航大本科升学出国率达47.27%,其中航空宇航学院和航天学院的深造率都超过六成。
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行业最热门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往往瞄准了前沿产业。2018年南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排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70%),金融业(8.51%);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排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44%),金融业(18.50%)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1.08%)。这与近5年来情况基本吻合,南大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和金融业。
南理工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其中本科生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的最多,占33.07%,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占20.4%。东大本科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25.94%,从事高端制造业的为10.51%。
有专家分析,目前江苏正在重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六大领域。“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颇高。
从地域来看,南大毕业生中一半都留在了江苏,本科生有44.13%在江苏就业,硕士有50.15%在江苏就业,博士则有56.66%在江苏就业。东大40.14%的本科生、51.79%的硕士生、73.85%的博士生选择留在江苏。南京理工大学有38.72%的本科生留在省内就业。
自主创业率不高
每所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待就业率和暂不就业率。各校就业报告分析指出,本科生和硕士暂未就业原因有所区别。硕士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满足自己对就业地域的要求,其次是自身定位尚不明确等;而本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期望值过高等。
南大就业报告分析指出,在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中,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不足占比最高(35.1%),其次是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历以及沟通能力、面试技巧不足。
尽管就业率很高,但近年来“双一流”高校的创业率一直较低,如去年东南大学本科生自主创业率仅为0.1%,南大本科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0.29%。各高校博士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几乎为0。
跟前两年不同,各高校学历和就业率“倒挂”情况不再明显。高学历不仅就业率高,且满意度不低。比如南大本科就业率为97.83%,硕士98.51%,博士为99.13%。学历层次越高,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学用结合”的比例越高。2018年的毕业生中,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同其专业对口的比例为57.85%,其中博士毕业生为94.44%,硕士毕业生为57.91%,本科毕业生为45.91%。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南大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教育适度”比例为79.72%,博士生为76.67%,而研究生仅为47.59%。
对此,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分析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入职初期,用人单位安排给硕士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往往是初级岗位,在充分评估其工作表现后才会重新安排工作岗位或任务;另一方面也与人才供需结构有关,即产业结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的匹配程度不够,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也不够明晰。同时,硕士毕业生就业往往优先选择大城市、大企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硕士生只能“高能低就”。(新华日报 记者 杨频萍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