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社企合作” 打造产业化联合体

南京日报2018-12-17 11:44:16

  原标题:“社企合作”,打造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合作社如何行稳致远

  这几天,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时西福,一直在浏览各种门店装修方案。原来,合作社斥资180多万元购置的两间门面房即将交付,将打造成大米直营店,进一步打响“惠泉”大米品牌。从运营合作社到运营品牌,汤农农业花了11年。

  在这11年里,南京市农业合作社也在发展“快车道”上奔驰着,但资金短缺、人才断层、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也制约着部分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失为推动农业合作社更好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

  涵盖种养殖,南京市已有合作社近5000家

  2007年,我国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南京市共有农业合作社近5000家,由于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一大批合作社纷纷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位于六合的大圣水芹合作社由15个水芹种植大户和镇农经中心人员共同发起成立,统一布局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统一使用“大圣”商标,一改曾经有市无价的境况,逐渐打响了“大圣水芹”知名度,收购价格较合作社成立前高出七成,不但带动了社员致富,也持续引领周边农户增收。

  在南京浦口,石村社区的葛峰联合9个家庭农场主,成立了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家庭农场的人均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20%。 

  人才断层、资金短缺等成合作社发展堵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制约合作社继续成长的瓶颈依然存在,部分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时西福今年已66岁,近年来悉心培养的人才不断流失,目前正在寻找“接班人”。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邢青松曾在不同场合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年轻人返乡。 

  除人才断层之外,部分合作社还没有打开市场大门。六冶茶叶专业合作社虽拥有3000斤的年生产能力,但没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每年只好生产2000斤,产能得不到完全释放,盈利水平无法实现飞跃。 

  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是农业的三大特点。因此,资金实力、贷款额度成了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进入江苏省优先扶持农民合作社名录的合作社,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通过“惠农贷”,申请200万元额度的贷款,“由于需要建仓库、购置农机设备,这些贷款加上合作社盈利根本不够,都是我借钱周转或者自掏腰包补贴。”合作社理事长许乃兵说。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或成“良方”

  “农业合作社还处在成长阶段,部分合作社作用不够显著、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等问题都在情理之中。”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合作社研究专家应瑞瑶表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引领作用,有助于疏解部分合作社资金乏力、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发展堵点。

  2015年,汤明法与金牛湖街道周边村民集中了4000多亩土地,成立大郝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销路不畅,社员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益有限。与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后,合作社在播种、施肥等环节都会得到天纬农业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社员资金紧张,无力购买种肥药等生产资料、支付植保收割等费用时,天纬农业还会帮忙垫付。“与天纬农业合作,我们不但提高了种植水平,增加了产量,还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几乎没有后顾之忧。”汤明法告诉南京日报记者,合作社2018年增产约10%,增收幅度在10—20%之间。

  “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使得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应瑞瑶说。 (南京日报 记者 孙敬清)

阅读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