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进军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新华网2018-12-14 17:01:20

  原标题: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进军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化工园区现在已经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而提到化工园区,就绕不过这个名字——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即原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7年,该园区以1892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位居“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经济总量(产值)单项排名冠军。

  2003年1月8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获批,成为全国第二家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该园区的产业规模、项目集聚度与区域集约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如今,该园区作为国家级江北新区重要的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平台,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集聚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可持续发展,正在向世界一流化工园区迈进。

  基础雄厚 稳居国内同类园区第一方阵

  园区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公用工程、物流输送、环保安全、管理服务 “五个一体化”的发展方针,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碳一化工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以新材料、生命科学为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92亿元,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和服务贸易92亿元和10943万美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2亿元,建成投产各类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年产值十亿元以上重点企业23家,包括中石化、德国BASF、英国BP、美国空气化工等20多家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以及细分市场领先企业。2017年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为我国石化行业经济总量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目前,园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遵循“资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调整、结构优化”的发展要求,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精细化工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乙烯、芳烃、醋酸三大产品链和EO/PO、醋酸、芳烃、生命科学、高端精细化学品、橡塑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集聚度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产业、醋酸及衍生物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乙烯、芳烃、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华东最大的甲醇、液氨集散中心等。

  截至2017年底前,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约占全园企业总数的27%,三大产品链和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企业达到73家,产值占比达到85%。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23849720_15446946938491n

  转型升级 优化调整再出发

  近年来,园区更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按照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企业服务、着力招商选资、突出项目推进、促进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新兴产业“加法”与传统产业“减法”并举,把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

  一方面,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先后建成南京市新材料出口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国家火炬南京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有市级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化工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初步形成了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胶、高端专用化学品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涵盖国家“新材料技术领域”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和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两大类中18个子项的15个子项,集聚了BASF、沙索、凯米拉、伊士曼、塞拉尼斯、贺利氏、欧季亚、瓦克、安迪苏、空气化工、普莱克斯等项目。2017年,新材料产值占区域工业产值的30%。

  另一方面,园区以工业布局调整、“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为抓手,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先后关停扬子石化350万吨/年常减压等高耗能装置,推进南化公司转型发展,关停大厂地区28家落后产能企业。结合绿色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公用工程让利,进一步去莠存良,构建稳定动态的进入退出机制,为优质企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此外,园区还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与智能改造,通过落实更严格的安全、环保与节能标准,全面淘汰高风险、高排放的生产装置,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实现传统化工的减量调整与改造提升。

  搭建平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发展过程中,园区管理层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园区采用多种措施,积极为企业、院校、人才搭建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南京化工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人才创业、科技创新,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从2011年以来,打造以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主导产业、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的研发中心基地,有效集聚高端人才、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55家,国家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16项。

  园区突出科技创新中的企业主体地位,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融资,中旗股份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由“新三板”转板IPO企业。为了进一步帮助企业创新,园区累计建成各类载体面积22.75万平方米,建成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与2个省级众创空间,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特色的创新孵化链条。

  自成功获批国家火炬南京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之后,园区先后设立江苏省(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等校地合作创新平台。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余人,有效集聚高端人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核心区已建成孵化面积10.98万平方米,建成加速器面积9万平方米,总部基地4.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0.42万平方米。核心产业区基础设施与公用工程配套完善,为基地内企业创新与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便利。

  在一系列创新平台的“鹊桥”作用下,园区的创新实力得到提升,在向新材料转型的前进道路上底气更足了。下一步,园区将对接新能源汽车、高铁、光电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材料需求,加快发展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功能纤维、聚碳酸酯、聚氨酯等5个新材料产品集群,为实现新材料科技园转型升级提供进一步支撑。

(园区经济列表 三吴大地南京 移动版)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进军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可持续发展 坚持安全至上生态优先

  在化工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安全和环保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生态绿色发展全面加强。园区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提升环境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为指南,所有进区项目环评率、能评率、安评率均为100%,企业污染物落实达标排放。园区严格落实节能控煤要求、着力提升系统治污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区域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提高“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园区不断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法。注重循环化发展,通过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项目协调发展,推动企业间产品原料配套协作、互通互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2005年5月,园区成为江苏省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已经成为江苏省循环化改造示范点。

  在发展中,园区领导深知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园区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始终保持了平稳态势。

  一是狠抓源头管控,提升本质安全度。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要求,构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管理,促进企业高标准建设。二是加强双重预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强化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危化品企业全部通过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考评工作。注重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理念提升,推进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约谈和安全意识提升活动。四是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应急救援保障水平。推进园区应急响应机制体制建设,建成3座消防站,整合3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区域综合应急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除了织密安全“网”和环保“网”外,园区还引入责任关怀体系。2007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责任关怀试点在北京启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签署了责任关怀倡议书,是我国最早实施责任关怀的化工园区之一。此外,园区在践行责任关怀上不断探索,为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环保责任,园区要求企业负责人、周边社区负责人参加责任关怀体系建设培训,并与重点企业签订承诺书。

  建园以来,园区多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社区居民走进园区,了解神秘的石化行业。而已经建成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材料展示中心,不仅向公众科普了化工材料的发展史,更是向人们展现了材料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以及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园区经济列表 三吴大地南京 移动版)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进军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跨越发展 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虽然已经跻身国内一流园区的前列,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并未满足现状。他们立足现有新材料产业以及科创人才集聚资源,将目光瞄准了“世界一流、国内顶尖”。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园区正在加快转型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向“特色鲜明、产品高端、安全绿色”新材料产业高地的华丽转身。

  突出规划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江北新区规划,对标江北新区“4+2”产业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按照产业集聚、链接互补的原则严格项目准入,突出落后产能压减、传统产能改造与新兴产业集聚,着力去产能、优结构、促升级,加快形成可持续、有效益、能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企业绿色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安全、环保、节能、差别化公用工程价格等措施,引导淘汰类产能企业主动退出。

  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拓宽转型思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深化合作,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和发布产业发展趋势。努力突破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培育行业创新型企业。切实发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与国家级众创空间对高端人才项目的集聚作用,努力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和人才团队,开展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打造一批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新材料龙头企业。

  坚持集群发展,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进行产业链招商,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关联企业合理分工、紧密联系、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新材料、生命科学、高端精细化学品等开展招商,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打造一批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紧盯新兴产业需求、融合传统产业、开展战略合作与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新材料重大项目。

  推进两化融合,打造智慧化工园区。加强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建立网上交易、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完善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公用工程调度和规划建设管理“四合一”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对园区产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力争创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示范试点单位。

  未来,园区将把新材料和生命科学产业培育成支撑转型的优势产业,争创以新材料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新材料科技园。(新华网 记者 孙瑞华 范玉)

阅读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