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编织这张网 究竟难在哪

新华日报2018-08-21 09:06:34

  原标题: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 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工业互联网,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却非易事。那么,发展工业互联网,究竟难在哪里?

  要么“一动不动”,要么“一哄而上”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然而发展工业互联网,江苏却并没有占得先机。

  省经信委副主任胡学同直言,“横向对比,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已展开布局、中国部分制造业领军企业和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巨头积极实践的背景下,江苏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探索尚浅,缺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不够紧密,自给自足能力不足。”

  新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碍于传统制造业惯性思维,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总体投入不足,发展速度偏慢。虽然自上而下的推动,带来工业互联网的热闹,但“做互联网的人不了解工业,做工业的人对互联网充满恐惧”,客观上影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员谈起“工业互联网”时其实也非常迷茫,影响相关决策。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跨行业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对“要么不动,一动就一哄而上”的行业现状,公司董事长武爱斌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包罗万象的技术创新集成系统,因此这不是没有技术积累、没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机构可以做得到的。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基因不强,面对人才、资金的长期持续投入和蕴藏的高风险,很多国内企业选择要么不做,要么趋利避害盲目引进国外软件,客观上导致当前发展的急功近利。

  “必须认清平台经济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过程。既要加快布局,也不能一哄而上。”国务院发展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处处长李广乾举例说,像BAT类电子商务平台从发展到成熟,大概用了12年-1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比这些平台复杂得多,所花费的时间无疑将会更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相关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必须随着市场发展和竞争格局的演变适时调整”。

  破解“三问”,必须正视产业痛点

  工业互联网,落脚在搭建“一张网”,而个性化的“网”,与工业流程相关联,对技术要求更高。

  徐工集团2016年启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付思敏看来,由于没有可复制的经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技术层面还需要解决“三问”,这也是行业公认的痛点、难点。

  一问:网络安全如何保障?

  “工业互联网平台侧重于解决与工业设备、工业产品和工业服务有关的问题,其基础是传感器和物联网。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传感器,内核都是芯片,我们使用的还是高通、英特尔等国外产品,安全隐忧明显。”付思敏忧心忡忡地说。此前,360公司曾对中国100多家大中型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应用站点做安全扫描,发现平均每个企业存在5个高危漏洞。随着越来越多工控系统直接连到互联网上,这也使得针对网络空间的攻击有可能会穿透虚拟空间,直接映射到现实世界中来。

  二问:数据价值如何发挥?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了很多设备,在产品制造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量会几何级倍增。但这些数据如何使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付思敏说,像徐工这样拥有很强工业基础沉淀的企业,在产品研发、运营过程中,如何将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结合算法最后形成固化模型,从而推进到各个领域深度应用,还需要强化探索。

  三问:网络链接如何互联?

  江苏中天科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总监蒋剑,就工业互联网和传统消费互联网的区别进行对比发现,在通信协议的标准方面,消费互联网具有统一开放的网络。但工业互联网多种协议和标准并存,不一样的设备、甚至不一样的层级,可能通信协议就不一样;在传输要求方面,消费互联网传输收不到或有延时,对客户影响不是太大,但工业互联网要求实时性,并且要绝对安全可靠。如何将有不同工业要求多种多样的产品,快速、安全地链接到平台上,还需继续突破。

  尽管随着5G时代到来,必将带动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业内人士依旧清醒:将传统软件改造为数据服务并非易事,老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互联还需花费高额成本和时间。工业互联网要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孤岛化”严重,互联互通需多方发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将工业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形容成“大变身”——“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设备生产和运营系统,获取数据,提质增效,这是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能力,但制造业细分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和运行规律,服务商需要对业务有深入理解,也需要通过与标杆用户的互动来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关键在于“互联”。只有突破数据瓶颈,实现数据采集和打通,传统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才能摆脱“成人的思想,孩子的身板”的尴尬局面。

  “市面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以支撑单项应用为主,例如设备远程运维,未来很有可能形成‘孤岛平台’。”武爱斌感慨,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主体既有工业软件企业,又有物联网企业、互联网公司,还有制造企业。实际上应该有明确分工,共同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健康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大家一哄而上,做很多同质化的平台”。

  星星充电自主研发的充电能源可视化智能监控平台,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和交易平台,已覆盖全国170个城市。“我们的目标,是做能源互联领域的阿里巴巴。”星星充电副总裁聂飞说,2017年这个时候,平台覆盖的城市还仅有110余家。在聂飞看来,做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就像叫车领域的滴滴一样。

  然而,“领头羊”也会遭遇地方“路障”。“对比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其他国家,中国的环境确实比较复杂。因为我们的用户,既有‘C端’企业,也有‘B端’政府。”聂飞说,曾经到某地推广时,当地城投公司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因为本地也有相关企业,所以不能接入。

  “现在工业互联网市场还处于无序化竞争。”聂飞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监管标准,提高工业互联网企业“最低门槛”,避免“一哄而上”“野蛮生长”。

阅读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