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江苏打造“农业硅谷” 绽放“科技之花”

新华日报2018-07-30 08:53:16

  原标题:首个国家级“农创园”在南京浦口开工建设 打造“农业硅谷” 绽放“科技之花”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

  时隔一年,蓝图落地成现实。7月29日,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江苏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项目开工建设并举办发展推介大会。这个“国字头”园区自诞生之初就肩负使命:打造中国的“农业硅谷”、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

  “农创园项目落户南京浦口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南京浦口区区长、南京国家农创园常务副主任王磊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全会明确“六个高质量”发展,南京市正建设创新名城,农创园项目站上中央、省、市发展战略的“交集”;从地域上看,农创园坐拥优渥生态资源和“两隧两桥三轨”交通区位地利;从人才智力支撑看,作为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城”之一,浦口区拥有多所高校和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数十所。

  放眼全国,农业产业园、搞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不在少数,这个“国字号”农创园是干什么的?国家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给出一个定位—“农业硅谷”。按照中央1号文件部署,农业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创设,在全国规划布局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农业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部省共建的农创园项目应运而生。廖西元认为,未来的农创园应该是一个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拎包入驻”的孵化机构,是一个高端人才、高新企业、高水平基金集聚的园区,更是一个以需求侧为导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深度融合的开放平台。

  农创园的顶层设计,切中长期掣肘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要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剑民举例说,我国玉米种植亩产只有美国的60%,短板在于种质资源;大豆亩产120公斤,而美国达200公斤,问题出在科研人员队伍跟不上。“农业科研仍然采用教授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对实际育种工作用处不大。研发生产脱节,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度不高。”而农创园针对性规划建设科创中心、孵化中心和交易中心三大板块,最大限度缩短创新链条,提升转化效率。

  “农创园将成为‘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可及时发现、响应和解决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问题,全面为新农民、新主体、新农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还将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向所有产业主体推动技术开放,推动平台、数据和服务体系共享。”江苏省农委主任杨时云把农创园比作农业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通过相关农业政策先行先试,让更多现代农业科技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这粒“金种子”刚播下,就引得全球农业科创资源快速集聚。农创园发展推介大会当天,包括中国农业集团、隆平高科、新希望在内的16个重点项目签约。其中,既有国内外农业巨头,又有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既有国际知名专业咨询公司,又有基金、“天使投资”的身影。目前,农创园在手在谈项目47个,每一个都是国内农业科技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刚刚签约落户的安徽朗坤集团董事长徐珍玉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吃大米从“要吃饱”到“要吃好”,种植追求从“单位产量”变成“营养品质”,倒逼农业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农创园“立足江苏、服务华东、对接全国、面向世界”,将打开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目标已确立,“路线图”更加清晰—2018年11月建成投用,作为全国“双新双创”大会分会场,集中展示江苏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到2020年,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大平台;到2025年,打造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大基地,成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现代农业“硅谷”。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