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39种药品降价 自付比例下降七成

南京日报2018-07-12 17:49:34

  原标题:进口抗癌药“零关税”让患者受益 39种药品降价 自付比例下降七成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患病家庭尤其是患癌家庭面对的无奈现实。7月8日,国家医保局宣布,相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抗癌药降税的后续措施,督促推动更多抗癌药加快降价。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我国针对部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价格较为昂贵的抗癌药品组织专家进行谈判,已成功使包括赫赛汀在内的39个品种实现大幅降价。再加上不少药物纳入医保,部分药物的患者自付费用下降了近70%。

  南京胸科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洁举例介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口靶向药物易瑞沙,进入临床之初的价格为5100元/盒,目前已降至2358元/盒,且医保报销50%。与此同时,该药物的国产仿制药也已入市,价格由最初的1760元/盒降至1584元/盒,医保也报销50%。“以患者一个月服用3盒来计,以前每月承担的药费为15300元,现在只需承担3537元。”王洁告诉南京日报记者,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另一种靶向药物特罗凯,最初入市时的价格为3220元/盒,现已降至1365元/盒,医保报销50%;用于全身广泛转移的靶向抗癌药物安维汀也由最初的5200元/支降至1998元/支,且也已纳入医保。

  除了通过谈判降价、纳入医保,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宣布所有的进口抗癌药“零关税”。记者7月11日探访各大医院发现,“零关税”的降价效应还没有传导至患者身上。“一方面,有的药品的关税只占药品价格的3%,取消后患者感觉不太明显;另一方面,在2018年5月1日降税政策施行之前,国内市场中库存了一定量的进口抗癌药品,这些药品的成本中已经包含缴纳过的税款,因此价格会跟之前保持一致。”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陈锦飞告诉记者,原有库存消化完毕后,“零关税”的福利就会显现出来。

  一再降价,很多药物便宜到一定阶段后就自动消失了——这是近年来一直无法避免的尴尬,例如心脏病患手术常用的鱼精蛋白。乳腺癌患者周女士担心地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一直用靶向药物赫赛汀,一开始一支赫赛汀高达2.2万元,目前已降至7600元/支,加上医保报销,仅需1500元左右,“最近多家医院都宣布没货,会不会就这样消失了呢?”

  陈锦飞告诉记者,赫赛汀确实在他们医院已经断货两周。“大幅降价后,药物的用量大增,厂商供应来不及,这是断货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抗癌药物即使经历多轮降价,价格相比其他药物依旧很高,生产厂商仍有相当大的盈利空间,不会轻易在市场消失。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我国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被确诊为癌症。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到2014年间,中国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诊支出为9739美元。业内人士指出,要让中国百姓真正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药,须鼓励国产抗癌药的创新和研发,在市场上形成与独家进口药的竞争。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