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公交优化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南京日报2018-07-03 14:43:30

  原标题:公交优化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2018年南京计划优化100多条公交线路,截至6月底任务已完成过半,其中不少新辟线路、地铁衔接线路受到了市民热烈欢迎,但也有一些线路调整方案因居民反对而终止。业内人士认为,公交优化应让大多数市民感到满意,并将换乘方便作为优化条件之一。 

  从公交规划到交通规划、城市规划,最核心的原则都是以人为本。然而如何将这一原则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谋取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却不是件容易事。在轨道交通日益发达的大交通时代,从公交规划理念到市民观念都需要及时更新;而最终目的如业内人士所言,是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而不是让“所有人”感到满意。

  城市公共项目的规划建设中,每个市民都有表达意见诉求的权利,从个体和局部的角度看,其诉求也具有合理性。但俗话说众口难调,当众多个体意见汇聚到一起时,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可行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做不到的,需要通盘考量权衡。如果为了满足个体或少数人的利益诉求,降低整体的运行效率、增加过多的运行成本、影响到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显然是因小失大,与以人为本的原则背道而驰。 

  例如,此次公交调整征求意见中,有网友反映140路调整后,孩子下晚自习增加了换乘时间。面对这样的诉求,不能简单满足或驳回,而需要更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夜间时段的客流量到底有多大?具体有哪些乘客群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调整后有哪些替代方案?把这些问题一一厘清,才能鉴别出该诉求是“无法满足的少数派”、“可以满足的集中性需求”,还是“在社会效应上应该照顾的少数派”。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是随城市发展逐步搭建完善的,基本上由需求+经验主导,在线路设置、优化、调整上,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目前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提前进行大量的交通出行量(OD)调查和出行意愿调查,根据数据设计站点、线路和车次。相比之下,国内城市的问题在于发展速度太快、客流数据变动太大,且城市体量越大,复杂性和随机性越高,给调查分析带来很大难度。不过尽管如此,随着城市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经验主义越来越行不通了。交管部门和公交公司必须学会用数据说话,不仅要倾听民意,还要分清民意中的轻重缓急,既要当好服务员,还要当好裁判员;尽最大力量在优化方案上做到精细化,在程序环节上做到公开化、透明化,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市民评判,让城市交通更顺畅、更便捷。

  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正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公交优化方案进行评估。这种开放的态度、积极创新的工作方法,无疑值得肯定;而对于其他民生领域、公共项目,也应以此为鉴,在倾听、沟通、妥协中形成高效务实的社会运行新机制。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