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响水管好“三资”助力乡村振兴
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如何物尽其用,变存量为增量,实现保值增值?响水县探索出“3213”模式、“1+1”摸底、“6个探头”监管等创新模式,着力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响水县委书记崔爱国表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利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3213”模式:
让群众清楚干部清白
“过去,村级资金管理制度不严格、议事不规范、开支不民主、财务不透明。”响水县委农办主任秦永斌说,以前村集体的钱用到哪了?怎么用的?群众大多不清楚。
“3213”资金管理模式,实行财权与事权、收支、公私“三分开”;预决算和支付管理“两集中”;一个信息平台对外公布;镇农经站、村监会、镇纪委“三条线”协同监督。村居大额资金支出实行会签制,超过5000元的须由村居主任、书记、镇区分管领导、镇长(主任)会签,从源头上守住、管好“钱袋子”。
“在重大村务阳光下运行的同时,我们还定期利用信息平台、公示栏等公布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这样一来,群众清楚、干部清白,村集体作出的重大决策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拥护。”响水县运河镇大通村党总支书记杨海燕说。
为解决村级收支失衡、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响水除要求村居及时公开村级资金拨付、发放以及使用情况,还在实行农村财务“一折付”基础上,推行使用村务卡,建立镇财政所管钱管账、镇经管站管人管事的新机制,以一系列制度保障农村集体资金规范运行。
管是手段,把钱用在刀刃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才是目的。大有镇淮河村利用集体资金建了一座公园,村民有了休闲好去处,群众都很支持。该村党总支书记孙昌余感慨:“把钱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值!”
“3213”管理模式,不仅确保村集体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也保障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乡村振兴步伐更快、更坚定。
“1+1”摸底:
变“糊涂账”为“明白账”
农村集体积累的“家底子”是村资产资源,很多地方一直是本“糊涂账”。“1+1”工作法对农村资产资源进行精准核查,变“糊涂账”为“明白账”。
一天一地。利用卫星定位和测绘公司实地勘查相结合,进行全覆盖、无缝隙核查,确保面积、现状、管理人等资产资源既见底又见量。
一图一册。核查数据全部按组别整理造册,分村绘制成图,形成每组一册、每村一图,在此基础上实行集中公示,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前村里的沟沟塘塘,都被忽略不计了,谁在用,有没有给集体交钱不知道,现在都上了图册,一目了然。”小尖镇朱浦村村民吕开科说。
摸清“家底”后,怎么用有讲究。响水通过采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统一平台运行”模式,设立县、镇两级产权交易市场,规定村级资产、资源过万元即到县,低于万元进镇区。这一招让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杜绝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避免“三资”流失。去年全县资产交易额突破两亿元,相对数稳居盐城之首。
“竞标成功,心终于放下。”6月12日下午,走出大有镇产权交易站,民强村村民陈井柱心情激动。不久前,回乡创业的陈井柱想承包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原以为不找村干部打招呼、托关系就“没门”,没想到,集体土地全部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发包,他如愿以偿地竞标成功。
“1+1”工作法,既摸清资产资源 “家底”,更把“死地”变“活钱”,让农村产权“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使集体资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杜绝闲置抛荒,在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推动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6个探头”:
助力铲除基层微腐败
6月初,县农村“三资”管理交易中心开展一场公开招标,兴南村村民纪学祥以每亩每年1000元中标。县、镇纪委以及经管站等工作人员、村组干群代表60余人现场监督。“我虽然没中标,但心里服气。”村民张文军竖起大拇指。
前几年,农村集体“三资”的一本“糊涂账”,导致“穷村干部没人做,富村干部做不长”。近两年,县纪委监委、县委农办、财政、审计、国土、信访六部门联动,规范运作程序,明确监管责任,扎牢“三资”管理的篱笆。
六套中心社区唐友村村委会主任李某与计生专干徐某,2013年2月从农经部门领取土地增减挂钩资金15万元未入账。经审计发现,唐友村村集体资金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响水县纪委、监委对此立案查处,分别给予该村党总支书记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李某与徐某党内警告处分。去年,响水共发现问题线索66条,立案查处48人,曝光13起典型案例。
“各村居都建立党务、政务、事务、财务‘四公开’制度,‘三资’管理实行账表、账册、账据等‘五相符’,真正把知情权、监督权交给村民。”响水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刚介绍。
通过盐城市“三资”管理系统,响水对村居土地资源登记和交易进行实时管控,实现农村资产资源应进必进,不留死角。截至目前,该县网监系统已录入村级集体资产3418项,总额2.3亿元;各类资源5.5万亩,其中通过核查新增集体土地3万亩。所有村居平均清理登记各类资源346.8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