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升级农业服务破解“周期病”

新华日报2018-06-26 10:47:49

  到大蒜收获时节,跌到谷底的收购价让蒜农们难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在徐州,每500克新蒜收购价从去年的2元直线跌落到0.5元,连成本都不能收回。菜贵伤民,菜贱则伤农,类似的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大起大落,损害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成为阻碍农业健康发展的“周期病”。在农产品市场,无论是供需失衡带来的滞销跌价还是资本炒作造成的价格虚高,都背离人民的需求和市场的期待。

  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背后是供需严重失衡,而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足。传统的分散生产模式下,农民对市场信息了解滞后,种什么、种多少,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这种信息不对称,给游资介入留下空间,从而打乱市场正常周期。“病因”明确,解决方法随之明朗——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现实条件下,传统种植养殖业仍将长期存在,其间蕴含巨大的转型升级空间,急需通过升级农业服务帮助农户提高价格波动“抗性”。

  说到升级农业服务,利用大数据辅助种植决策、适度调控规避盲目跟风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然而以种植大蒜为例,去年大蒜价格高,冷藏入库量也创下历年之最,增长率超过30%。面对“牛市”,如此明显的供应超量并未成为各地蒜农的种植决策依据,足以证明大数据预警在利润诱惑面前作用难以彰显。

  发展订单农业,是值得积极探索的现代农业新模式。用契约破解“种什么”“怎么销”两大难题,先接订单再安排生产,让龙头企业和经销商的信息优势成为农民种植的决策依据,提前找好买家,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生产。专业化种植也有助于农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能;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新鲜地头菜直接出现在市民餐桌,也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互联网+”农业,则是以终端需求确定生产的另一种模式。利用网络解决农产品市场区域分割问题,还可以此实现产销对接、量化指导农业生产。对于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种植来说,通过互联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是顺应农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推出农产品价格保险、完善农业期货市场等,都有助于熨平农业生产周期、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江苏食品工业发达,物流、冷链体系完善,发展订单农业、“互联网+”农业有良好基础。相关涉农部门不妨动动脑筋,指导帮扶各地发展新型农业形态,以此逐步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难题。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