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考后撕书 适度宣泄不应盲从

南京日报2018-06-11 10:46:35

  原标题:考后撕书,适度宣泄不应盲从

  高考结束,考生们撕书的照片又出来了,意料之中,也有些令人失望。

  朋友圈里有人说,这表明学生们深知应试教学无用,只是为了高考虚以委蛇。我想对这位朋友说,您可能想多了。作为一名同样经历过撕书等阵仗的前考生,我以为,那种有明确主张、用撕书“抗议”教育体制弊端的学生就算有,也是比较少的,很多考生在大考后撕书,只是因为不想错过一场难以复制的“狂欢”。

  高考生撕书,未必真对课本或教学抱有怨恨;高校毕业生从宿舍楼往外扔酒瓶、水壶、点燃的床单,也不是真的要跟自己的财产物品决裂。从动机来说,首先这是一种庆祝“结束”或“解脱”的宣泄。但这个时候的学生,其实各自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有人需要释放的压力很大,庆祝的是“解脱”;有人可能只需要跟过去几年时光来一次温情的告别。 

  对于被考试、升学逼得焦头烂额的学生来说,一般的告别仪式,比不上撕书、扔东西更能宣泄情绪;可要是你学得挺开心,考得挺顺利,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干嘛非得表现得跟饱受摧残似的呢?那些实际上不需要“庆祝解脱”但却选择了“庆祝解脱”的学生,分析其心理,大约脱不了“盲从”二字。

  一种是对外在“仪式”或他人怂恿的盲从。大考过后撕书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出现过,存在了至少十几年,在一些学生看来,似乎已经成为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一旦被这种“仪式感”绑架,不假思索地遵循,就变成了盲从;而盲从的结果则是失去了“仪式”本来的意义,呈现出毫无变化、毫无新意的机械性重复——除了撕书还是撕书,最终剩下的不过是一地垃圾。有的学生甚至没考虑到如果需要复读该怎么办。

  还有一种是对内心弱点的盲从,半是源自追逐“罪恶的快感”,半是源自“法不责众”的自我宽宥。大考后“无法无天”,老师家长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社会舆论也比较宽容,除此之外,还有多少机会能让你“暴力”一回,而不必担心遭到惩罚或非议?这个念头有吸引力,但也值得警惕,轻易被这种“机会”诱惑,足证意志力薄弱,遇事就容易激发出人性之“小”。用坚强的意志力和清晰的判断力去抵制“小”,则是教育应有之义。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呼声和高考出题方向,都体现出人们对青少年培养创新思维、独立意识的重视,不过,仅从撕书之类“仪式”的顽固程度来看,欲实现这一教育理想还任重而道远。

  

编辑:穆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