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主同意、资金众筹,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仍很难 ——幸福之梯,究竟“卡”在哪里?
5月上旬,家住南通市崇川区东升花园二期的市民赵文斌捧着厚厚一摞材料,来到该市行政审批局窗口递交加装电梯申请时,被告知申报主体不符合要求——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碰壁”了。
在成功取得小区所有涉梯业主共识,用众筹解决安装运营费用并完成规划、施工设计后,老旧小区“增梯”却依然“难产”。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追踪调查。
“增梯”之路道阻且长
东升花园位于南通市主城区,2003年建成交付,住宅类型为多层。
“没几年就退休了,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上下楼梯越来越吃力。”赵文斌介绍,他所在的31号楼东单元共有12户人家,其中50后、60后住户占大多数。
去年,看到其他城市加装电梯的新闻,赵文斌按捺不住,与邻居商议装电梯,得到大家一致赞成。大伙儿一致推举老赵为代表,张罗“增梯”一事。今年春节后,他不仅征得本单元12户业主签字同意,还征得可能受到影响的32号楼东单元6户业主的签字同意。对于“增梯”预算、费用分摊、对一二层住户的补偿等方案,大家均谈妥并形成书面协议。
老赵自认为已无后顾之忧,对于“增梯”信心满满。没想到这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一大波困难接踵而至——没有单位愿意为老旧小区设计规划、施工方案,因为电梯公司具备设计能力,但无设计资质;规划设计院具备资质,但加装电梯工程小、风险大,地方政府又无明确的文件支撑,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老赵只得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东升花园原设计单位——中房公司设计院,完成了规划和施工设计。“别看工程不大,设计过程相当繁琐,几易其稿,光是规划图纸就有11张。”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申报主体不能为个人,应是业主委员会或所在街道社区居委会。但东升花园没成立业委会,老赵便向居委会提出申请,对方以没有先例和依据为由,拒绝他的请求。
“申请内容我都拟好了,社区、街道、区政府不知跑了多少回,就是没人敢盖章。”上周,在行政审批局规划部门窗口的指点下,老赵得到本单元8位出资“增梯”业主的同意,取得他们的身份证、房产证等复印件,准备联名提出申请。
显然,“增梯”之难超出老赵的预想,折腾近一年,一纸批文仍遥遥无期。
“关键少数”转化乏力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心工程。但民心工程为何迟迟“难产”?加装电梯政府明确支持,到老百姓这里却为何处处受阻?
“加装电梯首先必须满足业主自愿这一先决条件。”南通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周海云表示,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遵循“业主自愿、政府服务、因地制宜、保障安全”的原则,须符合《物权法》《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包括申请、公示、建设等步骤在内,涉及“增梯”的每一环节都得是业主自愿,一旦有人反对,就要搁置。
加装电梯,“楼道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其他业主无反对意见”。南通此前不乏“增梯”案例,无一成功,基本都卡在“无反对意见”上。
南通市物管协会会长杜迎春透露,2014年,南通晏园小区6号楼打算加装外挂式电梯,23户居民签字同意,并预交部分款项用于前期审批和设计等开销,规划、建设、消防等所有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都已办好。但在公示环节,两户业主突然变卦,明确表示反对,“增梯”工程最终“搁浅”。
民间“增梯”难,症结在于如何避免和转化“关键少数”。几年前,东升花园一期的住户申请加装电梯,也在公示环节抛了锚。老赵透露:“当时反对者的意见五花八门,有认为遮挡光线的,有担心噪音大的,更有甚者提出影响风水的”。
上月,东升花园居民自发建起“东升电梯圆梦”微信群,希望借此增进业主间沟通,避免出现“关键少数”。
“幸福之梯”还需政府助力
江苏各地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进度不一,其中南京、泰州、常州等地走在全省前列。
南京2016年11月10日起施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并配套出台10条操作细则。今年,该市首次将“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南京重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梯”工作领跑全省。
泰州去年11月发布《关于既有住宅楼开展加装电梯试点的通知》,对增设电梯的申报流程、费用分摊等进行明确和完善,通过政府试点的形式推进既有住宅“增梯”进程。今年4月,该市首台业主众筹加装的电梯成功交付。
常州市天宁区也于去年9月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个成功案例于今年1月诞生。
架起“幸福之梯”,政府还得“唱主角”。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政府指导意见,是赵文斌等南通“增梯人”频频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通市政府推动“增梯”进展如何?当地相关指导性文件呼之欲出。去年南通组织房管、规划、建设等部门,赴南京、上海等地对既有住宅“增梯”进行调研。今年3月起,南通市房管局草拟相关指导意见及操作流程,年底前将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