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自5月26日在南京开幕

南京日报2018-05-28 10:16:36

  原标题:兔子灯变身时尚灯具、“永字八法”成了家具 非遗产品跳出原型,新奇又实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11111

装上了手机支架的明式圈椅。 邢虹 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2222

“南京之光”胸针展台。崔晓 冯芃 摄

  兔子灯变身时尚灯具、明代圈椅装上手机支架、“永字八法”成了家具……“创承智造”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自26日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幕以来,各种脑洞大开的设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技艺如何呈现在产品中,让消费者获得满足,并最终融入现代的日常生活,是当下非遗保护需要讨论的课题。这次的展览,交出了一份让公众满意的答卷。展览中,几乎每件设计作品旁边,都放置着“原型”。传统与当下、旧与新的对比,让人感慨又惊喜—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旧貌改写:秦淮灯彩变身时尚灯具

  走进展厅,很多参观者都会觉得意外—看到一盏兔子灯。秦淮灯彩作为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这样的兔子灯,在春节、元宵的时候,可以看到街头巷尾有小朋友牵着走。但万万没想到,经过设计师的“改造”,兔子灯竟然变身成为了简洁又时尚的灯具,而且有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一盏东西”。“一盏东西”的上半部以西方工业风中较为常见的金属作为主材质,下半部则结合秦淮灯彩,将灯笼的竹编骨架延伸成为灯具外框,让东西方风格合二为一,将灯笼的照明功能及文化涵义重返当代生活。

  温润晶莹的玉,在设计师手中也焕发新生。中国对于玉的重视,不仅在于物质的珍稀性,也在于玉所传达出的文化寓意,如内敛、谦和、品德等,而圆形的器物在中国则有圆满和谐的意味。此次展览所展出的墨玉灯,以当代设计思维,重新检视传统玉材质器物。设计师通过数码切割的加工技法,将墨玉裁为薄片,在光源的照映下,展现墨玉本身的细腻质感。这盏墨玉灯是极简风格,设计师赋予了圆形玉器当代的使用方式及源自传统的审美语言。

  旧材新用:明代椅子装上手机支架 

  “这不是明代的椅子吗?怎么有个手机支架?”在博物馆里经常能看到的明式圈椅,在这次的展览中以新鲜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许多人围着这把椅子拍照,在朋友圈发搞笑图文:“有证据显示,明代人就开始用手机了。”

  这把椅子叫做“Wechair”,“原型”是观朴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明式圈椅。西班牙设计界的代表人物马蒂·吉赛,以诙谐、幽默的设计语言将明式圈椅的扶手进行延伸,使之成为兼备阅读功能的手机架。他的设计灵感源自无线移动装置对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这个设计在充分考虑现代人对于移动数码产品使用需求的同时,使之成为能够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明式圈椅。

  唯一一位连续十年参展米兰的中国设计师陈旻,带来了旻式椅。这是2016年“手艺创承 非遗复兴”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的创新成果之一。旻式椅以官帽椅为原型设计,将可平整化的家具设计思维带入。榫卯咬合式的连接结构,使得这把椅子可以自由拆组。这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使椅子具有现代都市生活家具平板仓储、运输的便捷性:好搬、好运、也好拆解。

  新解传统:“永字八法”可以设计家具 

  展览中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创新作品,从现今生活的立场,重新解读非遗原型与文化概念,用设计刷新对象或概念的语境,呈现当代的价值观或生活态度,展现传统技艺的涅槃重生。

  比如传统中国宫殿或寺庙屋顶通常可以见到藻井结构。木结构的藻井如井般往顶端内收进去,内部斗拱不断向上、向内层迭,不仅有承重的实质功能,繁复细致的做工也显示出建筑的富丽堂皇与尊贵感。但除了出现在需要大兴土木的建筑之外,藻井很难往其他结构方向发展变化。中国台湾著名设计师吴孝儒设计的“双龙抢珠”吊灯,将藻井的内陷结构与灯罩的内部空间进行转化,用花丝和金箔工艺将经典的双龙戏珠图案嵌入日常的吊灯之中,创造出“灯泡亦龙珠”的妙趣之境,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隔空对话。

  比如我们学书法需要学到的“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2000余年。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这一次将“永字八法”做成了家具,起名“字谜系列”。这款设计以中国文字的偏旁部首为意象,将三点水等文字元素,巧妙融入家具设计中,充满趣味性。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能够层层蜕变的并非只能是具体器物,连文字也能成为再创作之源。

编辑:穆菁

—  相关新闻  —